爱发言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发言资料 > 导航

开讲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6-12

有关开讲观后感(精选6篇)。

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开讲观后感”,观看优秀的电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通过其中难忘的情节能获得不少新的感悟。写观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观看电影写观后感也可以促进人的成长。怎样写观后感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感悟呢?

开讲观后感 篇1

我也要当爸爸那样的兵

20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的热闹,全国都按下了“暂停键”,一切都静止下来了。我们都选择了居家的生活。可是我的爸爸却成了最忙的人。

爸爸是在社区工作,自疫情发生后,我就很难再看见爸爸了,爸爸总是在天还没亮时就出门上班了,深夜我都睡着了爸爸才回家,最后爸爸干脆就住到了单位,平时热闹的家里因为少了爸爸而冷清了许多。

我赶紧拿出手机联系爸爸,在我拨了很多次电话后,那头才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刚喊了声“爸爸”。就听爸爸急急地说:“儿子,爸爸现在忙,有时间爸爸给你打回去。”听到电话里没了声音,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平时有求必应的爸爸不见了。我伤心地大哭,还是妈妈劝解了好久才止住我的哭泣。

晚上,我迷迷糊糊被妈妈叫醒,睁开眼睛我看见爸爸坐在我的床边,虽然好久没见爸爸了,可是我还是克制住了想抱他的冲动,把头扭向一边。爸爸笑眯眯地说:“儿子!你妈妈说你今天伤心了,能跟我说说吗?”我学着妈妈的口气说道:“你还有家吗?你还有儿子吗?”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一直以爷爷、大伯、爸爸都当过兵而自豪,你也一直说你的理想是当个军人,爸爸虽然退役了,可身为兵团儿女,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兵。这次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国家遇到困难了,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尽到职责,你的任务就是居家不乱跑,爸爸的任务就是服务好所有居家的人们。你只认为长大当个军人可以保卫祖国,其实我们现在遵守纪律、坚守职责也是在保卫我们的祖国啊!现在有许多逆流而上的医务人员、军人,包括建立方舱医院的建筑工人,都在舍小家、顾大家地奋战在最危险的一线,大家都知道疫情考验着我们的速度、纪律、毅力以及责任。你说这个时候爸爸作为一个兵是冲锋还是退缩呢?”看着爸爸熬红的眼睛和疲惫的脸庞,我对老兵又有了新的理解。

爸爸说的每一句话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能像爸爸一样“若有战,召必回”,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开讲观后感 篇2

弘扬国乐传承国粹

我七岁开始学古筝,说起来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其中有苦有乐,有泪有笑……

说起第一次看古筝表演,是一群姐姐们穿着漂亮的红色礼服,在广场优雅地弹奏《战台风》。那琴声,有时像咆哮翻腾的瀑布,有时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有时像婴儿喧闹时的哭泣……我被她们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羡慕不已。回到家便对妈妈说:“我想学古筝。”妈妈欣然同意了,对我说:“古筝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被称为‘东方钢琴’,你想学古筝是好事,但要学好古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心。你能做到吗?”我毫不犹豫地说:“能。”于是,我就踏上了学习古筝之路。

刚开始练习时,我对什么都兴味盎然,一做完功课,就专心致志地练习,那时妈妈正怀孕,每天都会坐在我旁边陪着我练习,她说,我在用美妙的音乐给她肚子里的小宝宝做胎教,我的内心别提有多自豪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古筝。

随着弟弟的出生,妈妈陪伴我的时间少了。并且练古筝不仅有很多指法规定,还得苦练基本功。我慢慢开始心不在焉了。妈妈见我有空就催我练习,我总找借口拖延。为了这件事情,我与妈妈之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

如今,我学古筝已经有五年了,我真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古筝所传颂的古典文化也给了我无限感慨。我有许多喜欢的曲目,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就十分喜欢。它描述了革命红军抵达陕北时看到满山的山丹丹花开得迷人时的喜悦心情,也描述了军民载歌载舞的景象。弹着弹着,我便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那份真挚情感。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这首根据李白的《春思》创作的古筝乐曲《秦桑曲》也很美丽,弹着这样的曲子,我不禁想起了远在福建的大伯和哥哥。在《洞庭新歌》轻柔舒缓的乐曲中,我仿佛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水,想起了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一切感触都是古筝那优美动听、柔情似水的旋律给予我的。

我爱弹古筝,更爱那孕育了国乐国粹的祖国!我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弘扬国乐,传承国粹!

开讲观后感 篇3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首雄浑悲壮的歌曲赞颂了一位永不屈服的英雄——苏武!

茫茫北海无边无际,地冻天寒,人烟罕至,枯草遍地,滴水成冰。

年迈的苏武怀里抱着小羊,在北海深情眺望着祖国的方向。手里唯一和他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汗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个角落。风吹弯了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子,苏武手持旌节,搂着那只小羊宁死也不屈服。身上单薄的衣服,须发如银,面容沧桑,寒风似箭入骨,心中却依然坚守诺言:守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捍卫汉庭的威严。

苏武忍饥挨饿,悠悠十九载,已是两鬓斑白,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国的那一刻,他依旧手持那件跟随自己十九年,却已是色以褪尽的旌节。他望着道路两旁迎接的长长队伍,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这十九年可看做是挫折,于是十几年后大汉丹青上书写了民族的坚贞气节。在苏武艰苦卓绝的十九年里,始终坚守着而有迷失自我。收获的是一个人生无悔,永留青史的壮丽人生!

开讲观后感 篇4

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正如郑强校长所说,凡是付出的东西都是爱的,凡是得到太容易的东西爱都不能持久。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有着充裕而多彩的课余时间,我们才更该将自己投入于自己所热爱的事物中,也许我们来到这里是机缘巧合、是阴差阳错,但命运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那我们就该接受并投入其中而不是自怨自艾。有种落差,是我们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受过的苦难。而我们的付出就是为了缩减这种误差,从而将我们的校园生活推向美好的轨道。

大学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厚积薄发

在《中国合伙人》中,那位描述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的外文教授对主角们说 too young too native,当时我曾对此不屑一顾,因为我从来对这种说教不太感冒,但最终我还是承认他是对的,我们没有他们的人生阅历也就无法评断他们。在大学里,面对多面的知识,我们能做的是相信并跟随老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不是随性去挥霍精力和时间去做无谓的事。生命不应该片面追求其广度而应努力去拓深其深度。

相信奋斗的力量

再次回头看一下俞敏洪的成功经历,不禁再次感叹奋斗的力量。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某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而有些人出生便是孤儿。含着金汤匙的孩子有着我们难以企及的优渥条件,有着很多通往成功的捷径,但我们不应抱怨,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随机采访了十二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隔七年再重新访问,片子最后让人心酸的是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其中一个孩子让人们重新相信奋斗终可改变命运,这个叫做尼克的孩子通过不断奋斗,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学教授,可见在命运的手中还是漏网之鱼的。当命运给予你一个起点人生是让你用一生的奋斗去书写一个逆袭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勇气,关于梦想,关于坚忍,关于独立。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开讲观后感 篇5

科技,多么熟悉的字眼。我相信对于科技,我们都不陌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现在,我们出行要靠汽车,我们交流离不开手机,我们工作离不开电脑这些都是科技的产物。

中国曾经已经尝过“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许多人们当时幻想的东西,如今成为了现实。古今中外,人们都是在不断创新中探索科技的。试问,如果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不敢大胆探寻,又怎么会有伟大的四大发明呢?如果牛顿在被苹果砸后,不以为然,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万有引力这一说呢?

几千年来,从马车到汽车,从煤灯到白炽灯,从海角天涯到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这一切发生了多么大的变革啊!这都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不断探寻的智慧结晶。科技时时刻刻都在发展,历史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科技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并且对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创新,没有去探索科学,那么它只会停滞不前,甚至会落后,被这个世界遗忘。就好比清朝时期,其余方面就不说了,在科技方面,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资本经济快速加强,而中国却仍处于农耕文明与封建专制时期。政治腐政堕落,人民的生活痛苦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科技,国家就不会得到发展。

科技需要敢于探索的精神,需要幻想,更需要一个智慧的大脑。创新科技可以让中国乘上发展的列车,可以让中国这一泱泱大国焕发年轻的生命力,是啊!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在了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学习了。作为时代的新人,我们不能虚度光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努加吧,奋斗吧,将来报效我们亲爱的祖国。

开讲观后感 篇6

《开讲啦》观后感2000字:aI679.COM

走访过181个国家,却不是旅行家;懂得很多音乐形式,却不是音乐家。从事过至少8种职业,却是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30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世界。他考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完成了许多时代的课题。但他不喜欢别人来模仿,而且一并强调这是为了工作。他就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何茂春。

我仅仅走过中国几个省,为了旅游打卡,纯属瞎逛。他一口气说出来,中国大陆有2779个县,391个地级市,15个副省级单位,31个省级单位……以前地理课上学过的我都还给地理老师了。他说年轻人要把更多的经历放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我也听过:没有知识储备的旅行只是邮差。

他为什么要行万里路?他说这是为了工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概念,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推行这样一个概念。也有很多沿线的国家并不了解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们需要一大批学者去第一线了解真实的情况,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让我们的“一带一路“政策真正惠及那些沿线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国家。

以前的时候我也听说过丝绸之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走的就是丝绸之路。带出去了我们的特产,也带回来了国外的好东西。我们的四大发明等先进技术走了出去,西方的宗教文化也走了进来。并且通过贸易,使得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有很多物种比如辣椒、番薯、洋芋、玉米、西瓜、黄瓜等都是中西方经济交流走进来的,而别的国家的萝卜、小米、白菜等也都是从我们国家走出去的。丝绸之路让世界联系到了一起。东西方除了经济的往来,还有文化的交流。何教授在台上提到了主持人撒贝宁的姓就是来自东西方文化的产物,就是来自丝绸之路的产物,可能是某个民族的标志,蕴藏着特殊的含义。这让我也大吃一惊。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在提一带一路计划。这是关乎我国国家利益和亚非欧各国的利益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仔细思考他的意义,并为他贡献一份力量。

“丝绸之路“的影响贯穿古今,汉唐盛世也是丝绸之路的产物,所以今天我们的一带一路也将大力助推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走出国门看世界会让我们的眼光和胸怀更加开阔,让我们能尊重别国文化,保持低调谦虚的态度看待别国文明。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中国人的谦虚是发自内心的,是打心底对别国文化的尊重和敬意。我们不比别人差,但遇到比我们更好的,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

他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人都是特别可爱的人。因为他们远离自己祖国来到非常陌生的他乡,带着发展的机遇来迎接挑战。他们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没有家乡的美味,亲人也不在身边,甚至是还要和各种危险的势力打交道,还要顽强的生存下来。一带一路对一个国家来说,他是一个愿景规划;对于全世界来说,他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倡议;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

一带一路成立以来,他和合作国家达成的贸易是远远超过全球贸易的发展水平的。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过去六年来直接带动80万的就业。他讲述了他在非洲遇到的一个武汉的人的经历。在国内生意失败,带着货物来到了非洲,不会说英语,去做交易就拿身体笔划。这样艰难的条件他们都能坚持的下来,我们为什么轻易说放弃?

他说,到外面去要了解外面的风俗。比如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就要学习当地的礼仪,不要让自己显得很不同。尊重别人的文化,尊重别人的礼仪会让自己加倍得到敬重。比如他们到蒙古国,进到别人家里的时候就要问讯他们的礼仪,比如进帐篷如何掀帘子,如何落座,如何接礼如何端茶等等。这些礼节,你符合当地礼数的话,会让人家觉得你很有教养,人家才会跟你讲真话。要知道,在海外生存,没有别人的帮助寸步难行。到外面是为了互利共赢。不光是要做生意,更重要的是进行文明的交流。开眼看世界不光增加了信心,而且能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文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文明的发展是经过几千年来文明的交融形成的。

“未来的世界是全球化在进一步助推中国的崛起,而中国的崛起会给全球化带来一个全新的方向。因为我们从古到今的核心的文明的理念就是仁义,就是和谐,就是大同。发展到今天就是要建设人类的利益的共同体和命运的共同体。“

学了历史和政治,基本知道点国际背景的我,对于外国的世界是很充满期待的。我们应该对外国的文化保持尊敬,充满期待。我们应该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并且对于外来文化也要兼收并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为我们的文化增添光彩,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