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言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12

[检讨]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

大家从小到大都读过不少的书,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使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当阅读完书籍后,相信大家都感触良多,这时候我们就要认真思考如何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知道我们在书写读后感时应该注意什么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检讨]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如何写作品读后感才更有感染力呢?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下面的“[检讨]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相关内容主题,是由编辑为您提供的,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你,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但是,你——吕布,却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你气质非凡,定非池中之物。手持方天画戟,胯下赤兔啼鸣,盛气凌人,如出鞘之绝世利剑。面对千军万马你又何曾皱过眉头?不都以一当百之势诛之,面对刘关张的夹击,你也不曾有过慌乱,你游刃有余,与之大战数十回合且全身而退。如此武艺,观三国之上下数第一者,非你莫属。

然君虽是骁勇无敌,善战无前;但君勇而少谋,残暴而缺乏仁义,常听其妻目光短浅之言,终夭折于曹操之手。一代天骄战神就此寂灭。我深表痛心。

如若不然,汝之成就绝非如此。纵观三国上下,论武艺,你吕奉先称第二,谁人有这本事敢论第一?若君肯谦逊内敛,亲贤能,远小人;把心思放在军政国事上,广纳贤言,他日必将君临天下,成为一方诸侯,与魏蜀吴分庭抗争。但君却与之背道而驰,结局只能命丧曹操之手,留下千古遗憾。

你的人生虽然不像玫瑰那般妖艳绵长,但却绽放出无比绚烂的英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这点令我钦佩不已。

反观你的一生,我明白了应该如何为人处事。我们不能太过骄傲,从而盛气凌人以至于目光短浅而小看他人;也不能太过自我,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不能自我膨胀目中无人,人以谦为本,不温不火,不骄不躁,心如汪洋大海,激不起任何涟漪;更重要的是要有集体感,团结集体﹑热爱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能有如此德行,何愁不能成大事乎?

吕奉先,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也是警示人们的反面教材。太多太多关于你的传说,许多人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不再想去追问谁是谁非,但驰骋沙场的你,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扩展阅读

读后感参考: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篇三)


书是人类忠实的伙伴,他能给予我们无时无刻的安慰,我读的这本书是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要想写好读后感就必须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怎么才能把所有的感悟和启示写成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参考: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篇三)”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参考: 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篇三) ”,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不妨把我们对书中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如果想要撰写出优秀的读后感,就需要先保证读懂文章,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在我的眼里,书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翅膀,生命的绿洲。我每天都要认真细细地“品味”它,我最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三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主要反映出团结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团结是很重要的。我平时不太愿意团结,无论老师、同学怎么劝我,我有时就是不听,所以在各种比赛中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后,让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和8班进行拔河比赛,我刚开始假装用力,其实半点力都没有使出来,心想:等你们累了,我再用力拔。可这时已经晚了,我咬紧牙,脸涨得通红,脚不断蹬着地,手拼命地拽紧绳子,累得满头大汗也不能把对方拽过来,结果是怎么的,不用我说,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从这件事当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每次总自以为是的时候,就会想起“赤壁之战”,于是我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想法,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里,团结力量大。

是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他教会我们很多道理,让我们慢慢成长起来。《三国演义》就是我其中一个好朋友,他教会我“团结力量大”。

[感悟]《三国演义》读后感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他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作品的写法令我记忆深刻,读后感的写作需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您认为写作品读后感应该从哪些角度动笔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感悟]《三国演义》读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欣赏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您一定也在关注作品的读后感?有请阅读的编辑为你编辑的[感悟]《三国演义》读后感。

大家都认识曹操吧!人们对它的评价都是:罪恶滔天、恶霸、乱世之奸雄……其实,曹操有时也不坏,让人敬佩……

有一次,曹操来到一个城镇,便占领了这里,可有一些士兵却乱抢百姓的粮食,所以,这个城镇非常讨厌曹操的来到,几乎每一天,人们都死死地锁住门,一刻也不出门,生害怕士兵来抢粮食,有些百姓,想除掉曹操这个恶霸,可都偷袭失败了,每一次都被士兵给抓住了,还有的被当场凌迟了。一天,曹操准备出去散散步,结果刚出门,竟发现大街小巷上居然没有一个百姓的人影,只有自己的士兵正在巡逻,曹操很纳闷,便随手找来了一个属下问问,那位属下说:“因为有些士兵要抢百姓的粮食,所以不肯出门。”曹操一听完,火冒三丈,因为曹操知道,只要百姓不顺他,那就打不了胜仗,因为百姓随时都可能要造反,而且必须要有顺于他的百姓,这样才会有打仗的粮食。于是曹操马上召集士兵,命令士兵不许动百姓的粮食和财务,就连踩一下也不行,违者砍头后凌迟处理!士兵一听,吓得都成了缩头乌龟,都不敢欺压百姓了,百姓自然就放心了。

一天,曹操骑着一匹马经过一个稻谷田时,突然,飞来了一只鸟,他的宝马一吓,把蹄子给抬了起来,曹操也被宝马给吓着了,一夹马背,马便跑进了稻谷田,踩死了许多稻穗,曹操见自己违反了自己定的军令,便跪下马来,摘下头盔,准备拔剑自刎,读到这儿,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曹操真不愧是厉害,说到做到!周围的百姓和士兵连忙劝阻,才保了曹操的性命。曹操用宝剑把自己的头发给割了,因为在那时候,割头发就相当于砍头,所以,曹操用割发代替了砍头。

从此,百姓就更加钦佩曹操了!

[荐]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精选8篇)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掌握文头的书写,借鉴范文也是高效写作的必经之路,范文可以激发我们撰写时的灵感,或许你正在为范文而苦恼?经过收集,爱发言网小编为您献上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1】

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它臭曹操,美化刘备,神化诸葛亮,改善赵云,贬低周瑜,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俗话说:“不要看水浒传;不要看《三国演义》。”虽然我老了,但我仍然继续寻找。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里有400多场战争,每一次都不一样,即使是水或火;有很好的区别;其次,桃园三义,永难忘怀,这种友谊是值得提倡的。

那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一章《桃三义》,说这家人很穷,所以想参军。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张飞。张飞看出了他的心思,告诉他自己也要去参军。晚上,他们去了一家小酒吧,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关羽,他也要参军。当玉和张飞邀请他们参军时,他们立刻同意了。第二天,他们三个人在张飞家的桃花园里。不管他们是死是活,他们三个必须在一起。

看着这张票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绝望的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书中的传奇故事感动了我。苦肉情节、空城情节、王云桥的连载情节等都令人惊叹。

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是他的伟大功绩之一。

《三国演义》是一首用血肉和灵魂之石写成的悲伤的历史歌曲。在刀剑之下,在断壁残垣之下,在千军万马之下,在忠义生死的英雄精神之下,难道还能和我这样痴狂,这样醉醺醺的吗?从古到今,有多少英雄式的英雄在“混沌空荡”的乱世中竞争?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足以享受生活。《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使人明智,读中国经典使人明智。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与英雄和历史对话。读《三国演义》,让我生活在这个神奇的三国世界,我将继续探索这个三国的世界。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2】

《三国演义》我读过很多遍。窃以为:主要是描写蜀国丞相诸葛亮的故事。它以曹操、司马懿、关羽、周瑜等突出人物的烘托刻画出了诸葛亮用兵如神及超乎于常人的聪明与智慧。

从开篇:宴豪杰桃园三结义到董卓弄权群雄并起。从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到刘皇叔马跃檀溪。都是作为诸葛亮闪亮登场的一次次精彩的铺垫。

主角亮相之后作者便不吝笔墨的开始一章章一回回地挥写其卓越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

定三分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星禳五丈原。对于他的描写涵盖半部著作。其发明的木牛流马到今天一直是个谜。前、后《出师表》更为后人所称颂。

诸葛亮一生忠心报国,体恤将士,爱护百姓。为后人所敬仰。我想:如果每一为官者都如诸葛亮一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真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也!

每当我读到“定军山武侯显圣”其曰:汗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不免心生伤感!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3】

今年寒假,我在书架中看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后来经过刘备的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还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第三是刘备,他从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义,在之后的战斗中有看出他富有爱心,当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弃城败逃,而他在逃跑路上还关心着老百姓,让他们与他一起走。刘备有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重情义,在关羽被东吴所杀时,不听劝告,导致进攻东吴时被火烧连营,西蜀实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寒假重读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只要取长补短,移多补少,就能战胜一切的拦路虎!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4】

近日,我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爸爸说:“三国里的故事你都清楚吗?考考你行吗?”我心想:不就是什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我都知道,有什么难的。于是,我兴奋地说:“考吧,考吧,随便问。”爸爸问:“三国是指哪三个国家呀?”“吴、蜀、魏。真简单!”我一下子便脱口而出。“他们的头是谁啊?”“孙权、刘备、曹操。”我得意洋洋地说。爸爸接着问:“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我这下有点蒙了,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呢?总不能点点罗罗,点到谁就是谁吧。爸爸笑着说:“给我问倒了吧?你去弄清楚再告诉我。”他接着又问:“太史慈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妈妈就脱口而出:“太子祠那是一座庙!!”我和爸爸捧腹大笑,说:“‘太史慈’他是一个人,一个武将。怎么会是一座庙呢?”再看看奶奶,呆呆的表情,大概她也不知道吧。就这样,爸爸问,大家答。搞不懂的问题就翻书,或者上网找答案,我们在嘻嘻哈哈、七嘴八舌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今天我很开心,我希望爸爸妈妈以后多陪我,让我在开心中长知识,在开心中长大。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5】

今天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真的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不合时宜的古典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两晋统一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说世界大势,必有长久之遇,必有长久之分。”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合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争雄并合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作者本人通过历史人物讲解忠恕仁义爱的道理,深入人心。罗贯中生动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狄咸刘禅,无能的吕布和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又长又厚的鲁肃和机智的孔明。

抛开这些人物不谈,关羽是最感染我的人。本文所述文字极其简单:骑“赤兔马”后“丹凤眼,卧蚕眉,脸如重枣,青龙偃月刀”,降汉时不降曹,夜间坐烛,独骑千里,五关后斩六将,于古城斩,后放曹于华容道。他刮骨治毒,斩颜良,杀文丑.几乎变了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倾慕他所描写的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的特点,巧妙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故事里的“赤壁之战”让我最紧张,让读者身临其境,真的是被作者高超的笔法折服了!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值得学习!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6】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他是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的确跟他的先祖刘邦有的一拼。当初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投降声称要煮了刘邦之父,刘邦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刘备的愚明正策很强大,可以跟金家媲美,同样的事,他和别人做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董卓迫于联军压力,火烧洛阳带百姓迁移,得到了凶残暴戾的恶名;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火烧新野带百姓迁移,得到爱民如子的美名。这和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掠夺富户入川目的是A一样的,在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生产力,是士兵的'来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备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做到弃车保帅,何况……说到这不得不说说益州原本的主人,刘备的同宗刘璋。在他和刘备对弈的最后阶段,他有一战之力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让百姓免于战火,可是后世却没人说他仁,对他的评价都是懦弱。益州到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手中,穷兵黩武,没几年就成了全国最穷的州郡,这真是讽刺啊。

然而刘备这样的一代奸雄,最终还是败了,甚至将命都丢到了白帝城。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7】

今天,我读了《曹操献刀刺董卓》一回,略得启示。在这一回中,主要讲述了朝中大乱,董卓掌握大权,横行霸道,许多官员决定杀掉董卓。王允让曹操带一把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谁知反被董卓发现,曹操以献刀为名在未被发现时逃跑了。

唉,我真为曹操而叹息,多好的刺杀机会啊!不过,这也有曹操自身的原因:做事不细心观察,没发现屋内的'大铜镜,不仅刺杀失败,还丢了一把宝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鼓励人们关注生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我,希望大家能够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无论是美,还是不足,大家都应细心观察。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认真观察社会,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悟【篇8】

《三国演义》这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一部巨著,它的作者是罗贯中,明代人。里面的人物多得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乱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刘备……

在一件事中就能看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比试,周瑜要诸葛亮在10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否则杀头。在10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是不可能的,周瑜要的就是杀死诸葛亮这个心头之祸,而诸葛亮呢,早有准备,命令将士造船和稻草人若干个,并且他本人也没有停,他去一个地方测风向,决定何时出发。终于,有一天风向对了,他马上邀周瑜上船,看他如何弄到十万支箭,周瑜便来了兴趣,便想看他如何弄到十万支箭。诸葛亮摆了佳席等着周瑜,在船到达了曹操的领域之时,因为大雾而看不清,曹操不敢推迟进攻,只便提前,命令士兵射箭攻击。这许许多多的箭飞向诸葛亮计定好的船上,不一会儿就见船上的稻草人个个上面插满了箭,才满意地撤了回去,到了岸边,命令将士们数箭,不多不少刚好十万支,周瑜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放了他。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得出诸葛亮的聪明过人,善于利用环境,在多次战征方面,他算得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是一个忠于国家的人。

我不仅想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文质彬彬、聪明的人,还要有一颗报祖报国的心。

读后感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读好书,让自己脱离庸俗,脱离无知。作品就是一部启迪人心的好书籍,如果你要想拥有更好的阅读能力,不妨在阅读作品后写一篇读后感。也许写作品的读后感并不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后感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篇四)",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足智多谋的无尽魅力,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了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掌握未来。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国演义读后感段落四

故事中我认识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望梅止渴的曹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我最喜欢的人还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蜀军的主要人物。最主要的情节是空城计:说司马懿引军十五万,攻西城,西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诸葛亮传令把旌旗藏起来,四座城门打开,每个门派二十个军士扮成老百姓,打扫城门,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一看觉得有古怪,就下令撤退。诸葛亮转危为安真乃神也。

《品三国》读后感wps版


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知。我们可以把对作品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读后感则是将我们跳跃的思维进行详细的记录,好让我们反复品味。你尝试写过作品的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wps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读完了义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让我对三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也有意见和分歧。

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具有汉室皇家血统,书中这样评到:刘备是胸怀大志之人。这本书对刘备的评价,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刘备的一生。我很赞同作者对刘备的评价,我也认为,未成蜀主之前的刘备,浑身上下透露着高贵的皇室气息,虚心谨慎,重情重义,求贤若渴的刘备,在两个兄弟张飞、关羽和大贤诸葛亮的帮助下,终于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国皇帝,有因一时冲动,想给两位兄弟报仇,而落了个病死白帝城的悲惨结局。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正如书中所说,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胸有成竹赞美他的成语多的不胜枚举。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要陷害他,可诸葛亮巧妙应对,使周瑜咬牙切齿,愤然而去。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在城门前吐血气绝,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也就是丞相,为刘备出谋划策,初出茅庐时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扭转了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看法。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后出师表》中写到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可当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不够外面百鸟稠鸣还是春风荡漾,他只关心军事,由于过度的操劳而不幸过世,死时年仅五十四岁。英明一世的奇才诸葛亮卧龙先生就这样的走了。

书中给予曹操的评价是个狡猾奸诈的小人,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的脑海里,曹操治国有方,教子有方,是个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这个“保守党”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这乱世中处事的方法吗?三国人物中,我最钦佩曹操和孔明。

畅游在书海中,遥想三国人物,李白的《咏赤壁》写得好,只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到江边,那火海滔天的景象仿佛有呈现在眼前。《品三国》这本细品三国的书,令我受益匪浅。

读三国读后感700字(模板6篇)


怎样才可以把概述书本内容的部分写得简洁又通俗易懂呢?看完作者的作品后,很多人的一定会因其哲思而有所触动,不妨写下一篇读后感,回顾书中的精彩片段。也许以下内容“读三国读后感”合你胃口!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读三国读后感 篇1

读了这篇小说,使我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三国。

在这一段历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个既忠诚,又机智,还多读书的人。

蜀军在诸葛亮的调遣之下,无人能敌,即使战败了,也可以反败为胜。尤其是在他使用的空城计中使司马懿率领了三十万大军,在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急忙后退三十公里,后来觉得不对,返回了此城,发现诸葛亮不见了,才知道是上当了。所以我觉得他很机智。我要学习这种机智,把它用在学习上。

我也觉得他很忠诚。刘备曾说过,在他死后,如果刘禅(刘备的儿子)不能做一国之君,就让他去做这一国之君。刘禅的确做不了这一国之君,可他还是做这个军师,而不去做这一国之君所以我觉得他很忠诚。

总而言之,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既忠诚,又机智,还多读书的人。就像诸葛亮一样,只有这样,才会使全家更幸福。

读三国读后感 篇2

当我每看见一个又一个人物时,我都会兴奋的在他名字加一个形容词,比如:机智聪明的诸葛亮,勤奋好学的刘备,侠肠义胆的关羽,武功高深的赵云,胆小怕事的刘禅,一代奸雄的曹操,多才多艺的周瑜……

其中不只是人物,其中的36个故事更是让我陶醉不已:《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孔明借东风》,《赵云三进三出》,《孔明三气周瑜》……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事例是《七步诗》,《七步诗》主要讲述了的是,曹丕继承曹操的王位后,对曹植的才智感到十分的嫉妒,并且又怕曹植夺走他的皇位。打算把曹植直接斩杀掉,可是后面他又想到,我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如果我直接斩杀他,可能会留下骂名。所以曹丕便然曹植在七步以内吟诵出一首诗。曹植便接机写了一首诗用来讽刺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间的关系,可没想这首诗却因此流传千古。

读完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知道了兄弟是和睦相处的,不然就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不要发生矛盾。同时我也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曹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如此我还感受到曹丕的阴险狡诈,不敢和曹植光明正大的pk,而在背后搞一些小偷小摸。

虽然如此,可我在《三国演义》最喜欢的人物却不是曹植,而是赵云。

我喜欢赵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他哓勇善战。就比如他三进三出曹营,想想曹营中至少也是有十万多兵马的吧,可是赵云一个人却三进三出曹营,无人能敌,虽然不能说是毫发无损的出来,但至少没有一个人能拦得住他。我觉得不是曹军太弱,而是赵云太厉害。二是胆识过人,还是拿三进三出这件事来讲吧。你想想,十万多人呀,多么恐怖的数字,而赵云却敢在十万多人中救一个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婴儿,这是要多大的胆呀。三是因为他这个人非常耿直,就比如:刘备要伐孙权,刘备问他有何意见?他毫不犹豫的说“:我不赞同。”

所以说他比较耿直。而且这也再次证明他胆识过人,王上都已经想好的事他敢站出来反对。

这本书还有许多故事令人回味,也有很多人物令我们思考。《三国演义》是一部一读就放不下的书。

读三国读后感 篇3

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书,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正所谓一本好书,伴我成长。

第一次感受到书的魅力是在幼儿园时期,那时的我每天听老师讲《三国演义》,立马就安静下来,那一个个曲折跌宕的故事,令我心驰神往。可惜,那时老师每天只讲一个故事就结束了,我有着对故事里世界的无限向往与恋恋不舍。

一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了一些汉字,我便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啃起来,虽然常常读得一知半解,但是对故事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当时天真的我在读到孔明的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故事而心生敬仰,也为五丈原借命失败而暗恨不已。当张飞、关羽等人死去后,也曾暗暗流泪了好久。

时隔5年多的时间,我读的书多了,当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三国演义》时,对这本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刘、关、张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深厚友情令我为之感动;曹操“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的枭雄气概令我为之佩服。也深刻理解三国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乱世人命如草。而三姓家奴吕布更对比出忠义无双的关羽,对“忠诚”之二字更是熟记于我心中。《三国演义》在我心中已是本饱含人生哲理的鸿篇巨制!

有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赞同,在这长路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一本好书,就是我们最好的精神伴侣。

读三国读后感 篇4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奇葩,我最喜欢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心胸陕窄的周瑜,野心勃勃的曹操,武艺高强的关羽,赵云但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曾被刘备三顾茅芦请出山,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大业。在蜀国,他立下了种种战绩,如:舌战群儒,三气周公瑾、巧摆八阵图、七擒七纵孟获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吧!当时魏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曹操率八十万大军一举南下,刘备非常害怕,不知所措,孔明便自告奋勇,前往东吴说服孙权连军击破曹贼,在鲁肃和孔明的劝说下,孙权决定连军。

于是,周瑜带领士兵到赤壁练兵,一切准备好了,但蔡帽、张达二人却降了魏国,曹操大喜,这俩人成了刘备的心腹大患。诸葛亮在当天晚上知道明天会有大雾,一个计谋出现了》……到了明天,果然出现了大雾,孔明便和鲁肃一起率领几艘船直奔操营。这时,曹操收到两个潜伏在东吴的间谍的信,知道蔡帽,张达他们勾结刘备,大怒。这时孔明已经到了操营,正在掌管水军的蔡帽张达已看见他们,于是便下令放箭,顿时万箭其发,一支支箭射满了船,有十万支。他们满栽而归。曹操非常生气,便斩了他们,这时两个大患已除,曹操后悔不已。之后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于魏。战争开始了,孔明建议火攻,大火烧着曹船,张飞、关羽、赵云率小队直奔曹军主营,不一会船烧得灰飞烟灭,这时曹军只剩曹操和2名大将。这一次曹军大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一次让关羽守荆州,但关羽有勇无谋,荆州不久失守。同学们,你是否也喜欢《三国演义》,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读三国读后感 篇5

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比如:他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摆八阵图,七擒孟获,大唱空城计,六出祁山,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让人遗憾的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最能表现义气的是关羽,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找刘备,他过五关斩六将,义盖云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勇冠三军;麦城被俘,他坚贞不屈,誓死捍卫了他对刘备的忠心。

读了《三国演义》,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要学习诸葛亮面对街亭失守时的冷静。我做事大大咧咧,急性,好发脾气。有时,做作业,遇到难题,做了好久,还是想不出,气得我骂老师为何要布置这种题目,直叫爸妈帮我做。如今我再也不能那样了,你看诸葛亮,他遇到问题,不是回避,不是推卸,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那样沉着冷静,胸有成竹,把问题处理得比较得体。

当然,我更要从小努力学习知识,广泛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也要学会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更要像诸葛亮和关羽那样,对自己的国家要热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重担还等着我们去挑,我们应该热爱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美丽的一山一水,绝对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们的内政,绝对不容许敌人侵犯我们神圣的领土。

古人也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今后,我还要不时地多读读《三国演义》,多与“君”谈谈。

读三国读后感 篇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想三国当年,多少英雄人物,在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抱负,智的化身,勇的传奇……今天,我又一次读了《三国演义》,里面一位位英雄人物让我感慨万分。

这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多少英雄人物,创造了一个个壮举、传奇。单刀赴会,舌战群儒,火烧赤壁……魏、蜀、吴三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神圣。

诸葛孔明,智的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写下了《出师表》、《隆中对》等千古名篇;他才智过人,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他不卑不亢,击败了一个个谋士;他羽扇纶巾,用自己的满腹才华,说服了孙权,共同抗曹;他不畏强权,才智过人,与千古一相管仲乐毅、文天祥可比。

我又想到了刘备。他重情重义,坦诚率真;他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一个个名将谋士,三顾茅庐,落凤坡,榆树叶……他在请诸葛时泪落湿巾,长跪不起,方请出山。我又想到了春秋时的蔺相如,他宽容廉颇,使国家安定……

曹操,为世一代奸雄。他手下无数名将谋士,各个忠心耿耿,可体现他的领导能力;他乐观向上,胸怀大志,在华容道是曹操最落魄时,只剩下42名将士,却还“笑”得出来;他老当益壮,写下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英雄,在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读书给我很多,让我看到英雄……

[检讨]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范文


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在阅读作品之后,内心的感动是久久难以平静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撰写过读后感。您是否也打算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检讨]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范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有关《[检讨]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范文 》的信息,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 用文字记录下对事物的感悟,可以丰富自己的思维,我们该如何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呢?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宝葫芦的秘密》的书。

这本书是张天翼写的,主要讲了一个叫王葆的小,从小就听讲宝葫芦的,于是他也得到一个宝葫芦。一开始,他还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到后来,他发现这也是一种烦恼,因为宝葫芦并不能真正明白主人的心思。有一次,因为宝葫芦,王葆还被当成了小偷,他一怒之下,把宝葫芦扔进了河里。没有了宝葫芦,王葆凭着自己的,也获得了荣誉。我觉得,这比宝葫芦给的要荣耀得多!凡事dou要靠自己努力,投机取巧并不是真正的。时,总是说:真实的60分比虚假的满分更有分量。

其实,我也有取巧的时候。有一次听写做小抄,老师没有发现,得了100分,知道后,严厉地惩罚了我。我真心悔过,当天晚上就把这个单元的单词全背了下来,第二天听写又得了100分。我看着这个100分,觉得它更美,更值得我拥有!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巴芒演义读后感合集


有些作品就是可以经历时间的磨炼,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印象。我们读过作品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此时可写一篇读后感,加深对该作品的印象,那么如何写作品读后感才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巴芒演义读后感合集》,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1

《巴芒演义》读后感1000字!

2017年下半年,在和同事闲聊后开通股票账户以来,偶尔买卖过几支股票,但自觉得一点不懂股票,买股也是偶尔参与,没有长期持仓,买卖也没有什么逻辑,还好当时的观念是买大公司,没有出现亏损。

直至今年初,无意中关注了“唐书房”公众号(自己的持仓是洋河、海康、美的),学习了唐朝老师的一些文章,阅读了两本大作《价投》和《巴芒》,对老唐的一些观念非常认可,看后有那种老唐说的就是我要说的那种感觉,对形成我自己将来的投资观念帮助很大,在此对唐朝老师表示感谢,记录一点自己看书以后的理解。

投资的道和术,个人认为投资态度、投资逻辑是道,选择公司、分析公司是术。比如《价投》前一部分是道,后一部分是术,《巴芒》正是属于大道,道和术,我觉得道容易学一点,但是只要加以理解、思考、吸收,其重要性远远高于术。理解行业、公司、分析财报、综合信息等,得“多看一二”、“日拱一卒”慢慢学习,先思考自己该走哪一条道吧!

全书通过近一百年各位投资大师的总结,里面贯穿的是老唐的投资理念,是老唐的学习和总结,优秀的地方太多,之前的读后感也都有很好的总结,我自认为不如其他朋友,只想回忆一下深入我脑海的一些观念

1、赚公司经营的钱,还是波动的钱(记得老唐也有分析的文章,证明前者远远高于后者的数据分析论证)。在公众号文章和书本最后一章总结出现的,那个“別瞅傻子,瞅地”的文章,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投资股票要回到投资公司本身,市场先生只可利用,不可预测。

2、善良的复利。书中举了巴菲特和蔡志勇的例子,我对此深表赞同,正是因为善良的优秀品质,巴菲特未来的财富值和影响力,远远超过蔡志勇,不管是在投资中,还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亦应当如此。

3、远离杠杆。投资不是赌博,书中一些优秀的投资大师,也不可能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走势,老唐初期也有爆仓的经历,市场疯狂的时候,活下来比赚钱重要。

4、投资和生活。书中有大师们转变投资思路或关闭基金,为了给生活留出一些时间,有巴芒之间的比较,作者明显倾向于芒格懂得财富家庭之平衡,我亦是。投资并不是全部,除了投资和工作,还有兴趣爱好,还有对家庭和亲人负责,也可以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5、不断学习思考的态度。书中开篇出现

的格雷厄姆,价值投资证券分析鼻祖,他的思想体系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中改进和完善的,就算如此,巴菲特对老师的体系也不是照搬照抄,也是继承和完善改进。老唐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们也该如此,引用老唐的“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看完全书回到封面,看见副标题“可复制的价值投资”,确确实实可以复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比自己误打误撞慢慢摸索强多了,学习他们的投资知识和能力,学习潇洒的人生态度,加油!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2

优先定投宽指数基金(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在《巴芒演义》中所说的:巴菲特提出百万赌约,用10年时间证明了基金经理精心挑选的5只基金全部跑输大盘。

因此,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按照宽指数基金的历史估值中枢判断进行定投将是最佳的投资方式,即当指数pe低于历史平均pe越多则投入越多,反之则少投。这是《巴芒演义》投资正道中的第一条,也是最具有普适意义的一条。

对于部分普通投资者,比如我而言,出于兴趣、职业和终身学习成长的考虑,还是愿意走以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为主,发现确定套利机会为辅的另外两条投资正道。

通过逐步建立自己的能力圈,深入研究企业经营模式,去更好的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顺便享受滚雪球所带来的财富增长,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财富最终是思考的副产品!

最后,要成功走上我所选的道路,只需具备两个技能,如巴菲特所说:一是学会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二是学会如何给企业估值。做到后者是真正能做到前者的基础,而唯有持续阅读,争取让自己变成行走的书架才是基础中的基础。

能做到模糊正确的估值,自然能坦然面对市场先生的报价,只瞅地不瞅傻子,走上投资正道,真正享受知识和财富增长的双重复利!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3

这本《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我花了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才看完。

我阅读的速度向来不慢,倘若是武侠小说,恐怕一两天的工夫我便能把它翻个底朝天。不过老唐的这本《巴芒演义》,却并不算“易读”。

何哉?

其角度之宏大、框架之严谨、内容之深妙、语言之风趣,深读之,仿如老唐之所爱——茅台老酒般,味道醇厚而层次丰满。当须细细品之,慢慢思之。

几十本动辄横跨几个时期的书籍,或是七零八落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资料,好比散落于一地的原材料,但经过唐大脑的重新搭建,竟成了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立体迷宫。

作为读者,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紧随老唐,从《巴芒》这神秘迷宫的入口,沿着层层递进的思维线索去探秘,欣赏迷宫中那时而跌宕起伏、时而一马平川的种种景观,最终在老唐的指引下走到出口。

想必许多唐粉已是看过搭建起《巴芒》的各种书籍资料,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姑且也算得上是有所涉猎吧!

但或许,有些读者只是暂且停留于“看过”,例如收集了几个没有色彩的数据,摘抄了几个缺乏联系的文段,或者是将几个章节拎出来、架空着读。

毕竟曾几何时,我也只是在“泛阅读”,浮于表面而已然满足。

因此,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不得不佩服老唐,既如建筑大师般,有集构思、设计与搭建之能力于一体的艺术大家风范,又能设身处地,始终以读者的视角作为写作的出发点,致力于让读者在轻松自如中,尽量有些收获。

我们是否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一幅大作品,好比《清明上河图》这般,当其就出现于眼前,可供我们自由欣赏时,我们在发出惊叹的啧啧声,不禁拍手叫好后,冷静下来,我们会做些,或者能做些什么呢?

是驻足考量,陷入沉思,以期从中寻觅深深隐含的奥妙,还是浮光掠影过后,即带着满足而散去?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是道里的人,他便能透过色彩斑斓的表象看到其背后深藏的真正妙处。

平凡生活中,大多数人注定只是看到一幅“很美、很大”的长图罢了。

我们现在所谓的“炒家”,大概也是如此——只消获得一串代码,几个数字,几条若干道听途说的消息,便毅然决然地动手开干去了。

至于反复研读与思考这样费神的事儿,不够直接了当,还是留给有时间和精力的人去干罢。

大道相通,艺术、文学、投资,各行各业,恐怕皆大抵如此罢。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的下半部分,着重于“可复制”三个字的论述。

虽说财报内容,在许多人眼中,或许也只是些呆板的、平面的、毫无表情的数据,但老唐从中找到了些蛛丝马迹,看到了许多人所看不到的故事情节,便“化零为整”,以宏观的角度把握枯燥而零碎的细节,并将其以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

打个比方,像是一位高明的大夫,基础方药就是那么几味,但辨证过后,因人而异,一番加减化裁,一张恰到好处的方子便信手拈来;处方遣药,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放到普通大夫那去,恐就是重“药”不重“医”,重“病”不重“人”了,最后的效果,自然是要相形见绌了。

前几日读书时,读着读着,我忽而想起金庸老先生写过的一些人物。其笔下的武林高手,早期重招式,中期重师承,后期重武道,最后便“无武而重”,是“无招胜有招”了。

自接触投资以来,也有那么些时间了,多少是有些感触,读着《巴芒》,又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经历,也想起了金庸先生笔下的武林江湖。

在人生的某些领域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的时候,某种能力或素质的具备,或许会有更显著的意义。

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由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所组成的,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用一个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最常说的一个字来概括:“悟”。这是一个悟的层面。

武术如此、文学如此、经济如此,待你走到一定高处后,悟性或将决定你最终是继续向上攀登,还是就此止步不前。

当然,读老唐的《巴芒》,自然也是要些“悟”的能力。

因此,老唐也是体会我们读者,在《巴芒》这座迷宫里,已经提前安上了一个“导航系统”,有“可复制”性,“宽基指数”登场。

不得不再次感叹,老唐的用心良苦!

对这块领域,有自知之明者,虽不算懂,而又想懂,自是在努力,但确实抓破头皮也没法全懂的,有赖老唐的指导了。

“可复制”,“宽基指数”,实为投资领域中“老少咸宜,居家良品”!

由于老唐的缘故,我找来了一本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

在林先生书中,东坡是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百姓的朋友、造酒的试验家、酒仙、还有皇帝的秘书……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孩子……

跟老唐久了的人,自是能感受到老唐的生性放达、为人乐观,而且幽默机智;也能体会到老唐对于“领导”“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情意。

怪不得老唐对苏东坡欣赏有加,原是有着如此多相似的特质!

老唐的签名“永远好奇”,是在这物欲横流、自我膨胀的时代中,难得的一种态度,就像荒漠中的月牙泉水,留得住永远的好奇,便留住了给养灵魂的源泉。是可谓:清醒、清澈、清心!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4

《巴芒演义》买到手后,一个多星期仔细读了两遍,有的地方来回看了好几遍消化吸收。

唐朝老师的大作,是一本好书,值得收藏时刻翻阅的好书,可以说用再多的赞美之词来评价都不为过。

书中以价值投资思想发展为线索,围绕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展开,其他投资大师点缀其中。

我仔细读第二遍的时候,顺便将书中主要人物的年龄、投资思想、成就和可学习程度等进行了记录,如下表:

从书中投资大师的经历,有几点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凯恩斯作为宏观经济学泰斗,也是书中唯一一个用英国指数对比收益率的,从1929-1945年英国股指年化收益率-1.9%,凯恩斯年化收益10.5%,相对收益大幅跑赢指数12.4%,

不比美国的投资大师跑赢指数的幅度低,但是绝对收益相比标普500年化10%收益来说不算高。

由此可以说,即使理念和方法正确,市场也很重要,所以巴菲特也说中了“卵巢彩票”,想想当时美国和英国处境的差别可知。

就此联想到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史,确实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时代给予的生逢其时。

站在当下,我认为未来中国要实现中国梦、走向复兴,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正是我辈用武之时。

同时,搭乘这阵东风,实现财富增长、走向富裕,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投资理念正确。

第二点感受是关于投资思想的。

从这么多投资大师的经历,可以说,失败各有有不同的原因,但成功的背后是理念的相通。

比如说确定性套利,成功的格雷厄姆、巴菲特、索普等人都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并从中获利”,对市场有效理论不屑;

陪伴优质企业成长的价值投资模式,成功的凯恩斯、费雪、芒格、香农等人,都有类似挑选有价值的投资对象、陪伴好人好企业成长的描述。

而且巴菲特和芒格一见如故、巴菲特和索普相见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投资大师们互为好朋友,巴菲特周围有成功优秀的人组织成的一张大网,肯定是投资理念互相认同的,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要学习成功背后的理念。

第三是对于复利的理解。

以前只知道钱生钱可以复利,书中其实还展示了另外几种复利,善良的复利、健康的复利等。

巴菲特解散合伙基金,有人意图收购,巴菲特拒绝了,而且对离开的合伙人给出了投资建议或推荐合适的基金经理,不像蔡至勇利用客户的信任获利。

所以巴菲特未来远超蔡至勇,遇到麻烦比如维斯科金融案,有大律师背书保清白,这就是善良的复利。

从表中年龄那栏,这些投资大师都比较长寿,和好人好企业做朋友,跳着踢踏舞上班,而且成功的投资带来财富,财富可以带来更好的医疗,好医疗也可以帮助长寿,良性循环,我想这可以算是健康的复利。

第四是关于能力圈和自制力。

看到沃尔特施洛斯的投资和经历,深受感触,成功的背后要坚守能力圈,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

大学毕业工作后,能力圈很容易固化在很小的范围,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去执行。

别人娱乐、看电视的时间,你要用来学习、阅读、思考,而且不见得立马有效果,好像和别人用来娱乐也没多大区别,甚至可能会孤立,很容易让人放弃。

所以要看得清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时间拉长了,总会看出区别的。

最后,针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上班族、投资者而言,我想说,如果能早点认识唐朝老师、早点看到唐朝老师的书、早点关注唐书房,可以避免走不少的弯路。

我20xx年6月份进入股市,一进入股市就经历了一轮牛熊,牛市逐步加仓,熊市熔断不但获利吐完还亏损了本金。

之后关注到了唐朝老师,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到现在已经而立之年了,也才处于“一赚二平七亏”的“二平”阶段,20xx年到现在只有小盈利,基本就是赚了利息而已。

但是通过学习,投资理念逐渐转变,逐步走向了正确的道路上,将资金配置在自己能理解的企业,同时,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学习扩大能力圈。

继续加强财务分析能力的学习(手把手1读了好几遍),可能是理工科出身没有经济学基础或者没有天资,学习进度很慢,有时真的很想放弃,但是看到唐朝老师、杨天南老师这么成功优秀的人还笔耕不辍,诲人不倦,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书中提出了有复制价值的4条投资正道:指数基金、确定性套利、一揽子烟蒂、和优质企业成长。

结合自己的投资经历和实际情况,或者说中国的国情,我想最适合的道路是低费率宽基指数基金→陪伴优质企业成长。

在不具备投资能力的时候,先将资金配置在指数基金上,立足先赢,这个逻辑在唐朝老师的文章中有详细讲述(GDP

之后学习培养商业理解能力,分析研究企业,购买低估优质企业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优质企业赚钱的逻辑其实也可以从福布斯富豪榜上富豪基本都是企业家,是优质企业的长期持有者得到验证。

如果入市前就关注到唐朝老师,我的资产可能比现在多一倍了,但是从现在开始也不晚。

投资正道可复制,财务自由靠努力!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5

前段时间机缘巧合下,读到唐朝老师的《巴芒演义》,读完之后感慨良多。在此结合自身,分享一些感受。

本来我的生活和金融股票这些,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由于去年金融市场太火爆,听朋友劝说,偶然开始关注这边的情况(对,我就是潜在的韭菜)。去年那会,“价值投资”理论泛滥,开始的时候我也一头钻入了ROE,PE,PB的海洋。但是这些理论要么出手条件太多,成了屠龙之术。要么过于简单,结合市场表现去验证的话,发现一戳就破。在这种情况下,别人推荐我先从唐老师的《巴芒演义》入手,就像出政策要先搞背景调查,搞清楚价值投资的来龙去脉,再来考虑具体策略。

《巴芒演义》给我的感觉是通俗易懂,虽然在说故事,但是对各个技术流派的背景,手法,经典案例,局限性和持续时间描述得极为清晰。如果去除演义的外表,换以学术的形式,不失为一篇优秀的金融学史论文。

该书描写了格雷厄姆门派的群星像。但作为一个门外汉,自然对巴菲特关注最多。我比较赞同将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的分法。前半部分更强调公司的现有价值,具体表现为:投资“烟蒂股”。这一阶段重视现金流,关注可变现资产,强调的是投资的“不亏”,是对本金的稳定性进行追求,要求资金投入后,立即出现收益。后半部分更强调公司在未来的占有地位,具体案例有对“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这一阶段重视在市场的支配地位,和整个市场的发展。强调的是投资的“有得赚”,是对收益的稳定性进行追求,相对的可以承受现阶段的波动。

这一变化的起因是巴菲特发现了保险金的妙用。庞大的保险金让巴菲特控制的资金来源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变为全美的千万家庭。投资本金的急速扩大,导致了必须对更大规模的公司进行投资,才能保证资金的充分利用。这使得巴菲特不得不更加关注企业的远景,以未来的期望作为投资的风向。

关注企业的发展甚于目前的价值,这也是目前市场上主流:关注估值,以估值的高低定投资方向。与此同时,对于巴菲特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归因于出身的上流和交往圈层的信息流通。巴菲特的形象总是和红酒晚宴,社会名流,小道消息绑定在一起。似乎巴菲特就如那流言中的“共济会”:“上等人”内部流通消息,共同对下层割韭菜。

这一观点,我认为,不能称之为错误,但总体上有失偏颇。今日的巴菲特已经被神化,他的很多故事不免带上了神的色彩。但是如果我们从巴菲特早期的经历入手来看的话,会发现结论恰恰相反(这一块唐老师描写很多其他人的故事,想串起来真不容易)。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以“捡烟蒂”作为起家手段。这一手段对工作强度和审计功底的要求极高。我认为这才是巴菲特自身的过人之处与立身之本。

对于工作强度而言,可以以现在的四大作为对比。四大是出了名的加班多,压力大。他们往往以工作组的形式,去往各个公司提供审计服务。而格雷厄姆学派,往往以一到三人作为一个公司的主要班底,对市场上的各个公司进行自主的审计工作。首先,人手少。其次,自主的工作代表信息来源的缺少。再次,往往还要面对公司管理层的不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难度会加大很多。相比之下,四大的工作已经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巴菲特等人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更何况他们以此方式,持续不断的工作数十年,这份坚持和功力不是常人能及。

如果我们回到“捡烟蒂”的工作技巧来看。捡烟蒂需要对研究对象的流动、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同时还要对清退不合格员工的成本进行估计。我们先忽略第二点,讨论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第一点:对资产进行盘点。这个恐怕也是各路股民最头疼的东西。因为财务手段上,光固定资产折旧就有多种手法,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也用此攻击财报分析的不靠谱,证明基本面分析是空中楼阁,甚至以此进而讨论企业的商业道德。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一点:财务是财务,而股票,归根结底是商业。在一定时间点上,市场会对固定资产给予一定的价格。这一价格给予,不取决于财务人员的做账手段,审计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巴菲特当时的做法:巴菲特并不依赖于企业自行给出的账单进行审计工作,而是依据自己的(或者说格雷厄姆的)方法,对企业的不同类型资产进行折旧估值。如果我没记错,书中提到巴菲特只在少数情况下,公开过自己的折旧比率和估值方法。对于更多的案例,这一参数并未予以公开。而这一点是否就是巴菲特真正的过人之处呢?

当我们回到当下的现实问题上来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听到不同估值流派的争论。然后当我们将他们与巴菲特类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又有几个人像巴菲特一样真正亲身去对企业的状态进行检查呢?恰恰相反,绝大多人连财报都不能通读,甚至依靠小道消息,公众号软文进行投资理财。如果以此来标榜自己在践行价值投资,实在是谬误。

标榜价值投资仅仅是一句话的事。而实践价值投资,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事。当人学习价值投资的时候,别忘了最根本的.那句话:瞅地。你投入的资金,本质上是投给了商业,投给了资产。如果连基本的企业状况都不去了解,基本的资产价值都没有概念,那谈何价值投资。当下有个很火的词叫“做题”。很多人鄙视这个词。而我认为,有时候恰恰要发扬“做题”的作风。真正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才是价值投资的通用做法。

最后,感谢唐老师写出此书。然后帮唐老师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打个广告。牢记瞅地,身体力行。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6

股票(企业股权)从长期来看是最优的投资品种,这是已经由实践和研究复盘同步证明出来的结论。

在老唐《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中引用的《股市长线法宝》及《投资收益百年史》中,都已经通过复盘美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投资历史情况,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期间分红收益再投资方式,股票长期投资收益率远超国债及黄金投资收益率,更别说被通胀严重侵蚀购买力的类现金资产。

身边有太多的人未有机缘接触价值投资理念,也没有意识到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持有类现金资产基本都是在接受时间减值。

甚至于很多人长期浸泡在周遭人看图猜股价,看市场不看企业的炒股环境中,始终处于三天亏损两天盈利的无逻辑支撑的赌博式操作中,最终合计还是以亏损告终。

更可怕的是,白白耗散了大把的时间,无法及时享受知识和财富的双重复利。在老唐《巴芒演义》的新书中,不管是主人公巴菲特、芒格,还是其他投资江湖大佬都是最终明确知晓并用实实在在的money投票,长期扎根于企业股权投资中,并获得良好的财富回报,最终实现财富自由。从长期来看,优质上市企业几乎集中了国家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商业模式和最丰富的资源配置,都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做优质上市企业的陪伴者,享受其长期成长的复利,是大概率跑赢通胀的美事,这也是优质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之一。

因此,坚定持有优质上市企业股票是我们普通个人投资者必须秉持的第一信念。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7

选择投资这条路,在熙来攘往的各路大V中,关注到唐朝这样的领路人,实在是幸运至极。

20xx年读到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从雪球追到唐书房。从看不懂老唐在说什么,到领悟认同他在投资、生活、人生中的至简大道。

一路追随一路成长,感恩老唐的分享,也感谢自己拥有学习改变的心态。

老唐的《巴芒演义》新书上市已经三个多月,读完两遍才动手写读后感。

不敢再拖,不然每次看到文章里老唐说:“无论是否入选,输出本身已经是对自己的巨大帮助,是非常深入的学习过程。借着这个激励,将双手放在键盘上,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吧!”都觉得他是在催我。

在《巴芒演义》的自序中,老唐说这是“一本用茶馆评书和章回体小说的外壳包裹着的、严肃正统的价值投资理念和实战手册”。

是的,这本书既有小说的可读性趣味性,又有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精彩纷呈的投资案例中。老唐向我们讲述了投资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书中将投资大师还原成普通人。告诉我们哪些经验是可以学习的,哪些错误是要避开的。

股神巴菲特最钟爱的保险业。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好的投资行业吗?

巴菲特不但是股神,也是一位融资家,保险业零成本甚至负成本的浮存金,可供巴菲特将其配置在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高回报企业上,这是伯克希尔投资帝国的终极利器。

但是老唐在巴菲特投资盖克保险案例中得出结论:“保险业相对复杂,单纯从财报数据上很难分析其未来”。

国内的保险行业,老唐写了“对保险股的思考”系列5篇文章,结论同样是:看不懂。不懂不投。

施洛斯埋头烟蒂股,一生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以47年年化收益率20.1%的成绩,成为世界级的投资大师。

巴菲特在第二次谈起指数基金时说道:“你只需要将自己限定在能力范围内就好,能力范围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边界。”

证券市场投资的第一要务:认识你自己。划清自己的能力圈。

不懂的标的,宁可不投,不可乱投。

深度研究白酒行业的老唐。对于白酒行业的老二五粮液深入研究之后,得出关联交易太多,失血点太多的结论。

无法令人信任的管理层。不信不投。这是投资原则的坚守。

正如巴芒演义中“来自东方的金融魔术师”蔡至勇人品耗尽终黯然离开。巴菲特帮客户赚钱兑现''善良的复利'',与优秀的人为伍,惊喜不断。

在长期资本这个案例中。这个“拥有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其它任何地方”的公司,因为高杠杆没能等到市场回归理性而破产。

我们用于投资的本金,必须是自己长期的至少是三到五年内不会用到的钱。老唐用他的亲身经历得到的四字真言,一再告诫我们:远离杠杆!

宏观经济学泰斗凯恩斯,这位“可能是当时全世界掌握经济数据最全面的人,几乎掌握一切外汇及大宗商品的相关细节”,依然“无法证明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借助市场的系统波动买卖股票获得盈利”。

结合最近的中美关系恶化,老唐在上周实盘周记里,套用芒格的名言调侃:“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围观就是我们能做的。”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典型案例。

巴菲特6岁起就从爷爷的杂货店买进整包的可乐拆零推销。在1986年受邀成为可口可乐的顾问,为什么在1988年才动手买入呢?

老唐:“站在巴菲特的角度反复揣摩”。读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

仿佛看见老唐戴着眼睛在唐书房思考:“从小喝着可乐长大,又以投资为职业,‘我’不可能不知道可口可乐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为什么1988年才买入可乐。198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唐得出结论:很可能是1988年末认错的一次失败实验。顾客们强烈抵制新口味可乐,坚持喝老可乐。这让巴菲特看到了可口可乐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于是买入。

这就是老唐解决疑问的一种方式:如果我看不懂你。我就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

在分析企业时,老唐写道:像老板那样思考,始终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市场参与者的角度。

这是关于买入的逻辑。

面对高估的可乐,巴菲特的处理方式更另人深思。

不管是曲线减持导致的乐观收购通用再保险,还是持有“死了都不卖”。以今天的角度来看。都不是最佳方案。

1998年高估至50倍的市盈率时没有卖出。导致后来21年半的时间收益平庸而后悔。

老唐汲取了巴菲特在可口可乐的教训:没有哪一只股票值得“死了都不卖”。

他给自己的卖出标准画了一条线。优质如茅台,一旦超出50倍市盈率,卖!

最近老唐的茅台差几个点触及卖出线,评论区里很多人问为什么一定要到50倍市盈率才卖,我想应该是老唐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守。

50倍以下赚的是企业净利润增长的,看的懂的钱;50倍以上,估值与价值相背离,卖出。换入另一个未来真实收益更高的标的。

巴芒演义的结尾,老唐给我们指明了有复制价值的投资四条正道。

指数基金模式、确定机会的套利、一揽子烟蒂股模式、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

选一条适合自己的正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识别并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最后,老唐用一个简单的农地案例,告诉我们坦然面对市场波动,用真实回报率的大小比较来估值。

巴菲特专注搭讲坛,懂平衡芒格双丰收。

一个人的投资目的是什么?是如巴菲特一样:投资——赚钱——再投资——赚更多钱......,赚到一块埋在地下室里自己永远用不上的巨型金砖。

还是像芒格一样投资赚钱的同时,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赚来的钱实现自己和家人的人生价值。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我的理想生活是像老唐夫妇一样,教育好孩子,做好投资。

在家过安静的生活,出门游大好河山。

有时间读书,偶尔写写文章,在浩瀚无穷的知识中体验“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巴芒演义读后感 篇8

《巴芒演义》读后感600字!

今天把凯利公式又研究了下,对于赔率和胜率感觉还是不够深,可能和自己比较少参与博弈性的活动有关。看到一则读书笔记说,如果赔率远大于胜率,也就是b足够大,是可以适当参与的。其实单看公式,胜率大,赔率大,f就很小,几乎是一本万利。

凯利公式f=p-q/b,(f下注比例,p胜率,输率q=1-p,b赔率)

比如抛硬币,胜率是50%;赔率5:1,即拿1块钱玩,正面算赢一次,可以拿走6元,反面输掉1块钱。那f=50%-50%/5=40%。如果拿了100块钱玩,可以先下注40元。后面的可以按下注资金的40%来计算。

但保罗.萨缪尔森按照每次下注后的可能性做了列表,发现连续下注4次后,并不能保证总能赢钱,有5/16的可能性本金亏损。

5/16(31%)不算大,小概率变成百分百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尤其,在这种小概率情形下加杠杆,基本上就完蛋了。某人读了一篇卖方的研报,情绪激昂,融资买入了某指定暴涨的股票,结果黑天鹅来了,没有及时止损,导致本金损失惨重,还欠证券公司的钱,这种作死式的双杀(小概率+杠杆)能够彻底击毁投资人。

把股市当赌场,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在投资中,怎么躲避这种侥幸的赌博心态?踏踏实实做自己懂的,做自己能力圈的。当然,不断拓展能力圈,更好。这么看来,指数基金最适合懒人。被动式的指数基金,或比较好的基金组合如螺丝钉,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