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言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报告 > 导航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

发表时间:2023-06-30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4500字。

撰写报告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在年终或者年底时。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如何去写好一份报告呢?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主题为“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1】

一、国内外家电维修服务业发展现状

1、家电维修服务业发展概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的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中维护保养、物流与营销等服务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使得在价值链中,利润发生了从中间加工制造环节向上下游服务环节转移的趋势。这一趋势在家电行业也越来越明显。在家用电器专业连锁销售的企业中,有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不仅把销售作为主营业务,而且开始把家用电器维修服务作为主营业务,通过股份制、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的形式,深入到维修服务市场,力求抓住市场新的盈利契机,从而促进了家电维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子电器维修服务行业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时期。根据中国家电维修行业协会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家电服务维修行业的总体水平仍偏低,服务维修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能力弱化。全国家电服务维修部年营业收入20万元以下的占59。9%;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占9。9%;1000万元以上的仅占4。3%。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含50平方米)的占20。5%;1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占32。6%;500平方米~800平方米的占1。4%;100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1。9%。在从业人员中,管理和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0%~80%,其他人员占20%~30%。

目前的家电售后维修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厂家委托商家的维修站对顾客提供该产品的售后服务,一些中小品牌企业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二是厂家投资建立售后服务站,直接向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大品牌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也多委托特约维修站。

2、家电维修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家用电器行业已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特别是许多城市家庭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更新换代期”,越发使得家电售后服务的问题凸现出来。

(1)行业散、小、乱、差,市场秩序混乱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家电维修市场的经营额达上百亿元,但是与家电制造业和销售业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的情况明显不同的是,家电维修业多年来的散乱格局仍未得到改观。目前,在上百亿元的大家电市场中,由厂商建立的成系统的售后服务机构仅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初具业态雏形的连锁维修商在依附或独立于生产企业之间游离,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众多的个体维修店不是夫妻店就是师傅徒弟店。此外,还有更多的无证、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维修者。

(2)维修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这类问题多发生在一些资质不高或者根本没有维修资质的维修部身上,修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根本不具备上岗资格。据中国家电维修协会的《家电服务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维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学历者高达80%以上(见表1)。而且现有培训设备和师资水平落后于家电行业发展至少20xx年,特别是高端产品工作原理及维修技术培训教材严重滞后。同时,维修技术差还表现在无法正确诊断故障。甚至一些厂家的专业售后维修人员对自家的产品的“病情”也往往“诊断”不准。随着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故障的查找、定位和排除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亟需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3)家电维修存在欺诈行为

由于家电专业性较强,一般消费者缺乏家电方面的知识,许多维修人员在提供维修服务时存在恶意欺骗消费者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偷换原装元件再卖钱。这类事件多发生在新机型上,维修人员在维修时把进口原装或新零件,换成国产的或陈旧的,而换下的零部件重新卖钱。二是虚列部件索取维修费,一般本来有些10元20元就可以修好的小故障,而一些维修部总会以种种借口开机检查,列出一系列故障,以获取更多的维修费。三是虚假宣传。一些家电维修企业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概念糊弄消费者。

(4)产品售后难保障

一是企业倒闭后维修商难找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家电行业中因企业倒闭、并购、重组等引发的品牌消失为数不少。品牌消失后尚在包修期内的产品售后服务常常找不到维修商,成了整个家电行业的难题。二是售后服务网点难找到。表现为售后服务电话不是空号就是无人接听。许多保修卡上的电话,因换号码或其他因素,空号或无人接听已无法兑现承诺,售后服务电话形同虚设。三是地址变更通知难。在消费者中经常出现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地址上门寻维修服务,而维修网点早已迁址,导致消费者在寻求服务的时候上当受骗的事,屡见不鲜。

3。家电维修服务业发展趋势

(1)维修服务外延将不断扩展,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家电行业在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之后,新一轮的竞争形式将是服务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重视售后服务,把售后服务、维修服务部作为发展战略资源的企业,注重维修服务部数量与产品销售区域相匹配,维修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扩展。一般维修服务包括维修服务部、零部件供应、咨询服务、使用设计、维修服务培训学校,而广义维修服务将扩展到为用户提供最便利舒适的场所、为用户提供最恰当的结算方式、为用户提供最快速的送货安装、为用户提供最及时的维护修理和为用户提供最科学的使用保养等。维修服务将成为企业盈利的新契机,市场的潜力巨大。目前,全国家电服务市场蕴藏着100多亿元的商机。就以北京按400万户家庭计算,每户每年家电服务支出100元,则有4亿元的家电服务市场。

(2)跨国家电企业向维修服务拓展,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面对巨大的家电维修市场,自20xx年12月11日,我国电子电器维修服务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外商开始享有独立设立维修服务机构的权利后,飞利浦、索尼等外资家电企业纷纷向维修服务拓展,加快了进入我国家电维修领域的步伐。同时,lg、夏普等外资企业产品的维修采用了外包的方式。随着外资企业在维修服务领域的大举进入,国内家电维修企业面临的将是一场实力的较量。外资家电企业具有几十年国际化的家电服务经验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完整的服务模式,而国内企业则更懂得中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双方各有所长,在家电服务方面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

(3)产品技术更新,将对维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技术发展提高了服务质量,丰富了服务方式,也增加了服务难度。如电话、传真、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上门服务的推广,丰富了售前服务、售后服务方式,缩短了维修服务时间,但也对维修服务人员素质和维修服务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不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以及改进和更新,不同的厂家不断推出不同种类、型号、批号的产品,对维修服务部和维修服务人员将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维修人员提高自身专项知识和综合技能,不断进行跟进式的专门培训并逐步积累维修服务经验,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仪表、检修设备以及维修替换零部件。

(4)相关管理规范出台,行业发展将日趋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家电服务维修行业标准化工作,改变家电维修行业给人的散、乱、小、弱、无工作标准可依的局面,我国将进行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对服务商的上门服务、前台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卖场服务、结算服务、送货服务、安装服务、渠道服务等进行规范和实现标准化。《家用电器服务维修业管理标准》、《家用电器服务维修业工作标准》、《家用电器服务维修业技术标准》等系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必将极大的推进行业的发展。同时,《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sb/t10349—20xx)正式发布实施,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全国委员会和地方评定机构正在开展评定工作。另外,国家正在加快制定与有关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资质规范等政策法规标准工作。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必将促进行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家电维修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1、门槛提高急需人才

当前,整个家电行业正处于技术更新换代期,维修行业的技术门槛也快速提升。

随着这些高端产品的快速普及,提高维修技工的技术水平迫在眉睫。目前,康佳与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国内首家家电维修技术培训基地,长期合作,培养3年制专业维修技术、服务管理人才。据了解,康佳还计划在明年再寻求3—5家大专院校的合作。

据悉,索尼、松下、tcl等企业看好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意尝试类似的合作项目。

2、中外品牌“跑马圈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电服务方面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这使中外家电制造和流通企业竞相争夺优质资源。

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加大了在家电服务维修领域的动作力度,开始上演一场对家电维修服务企业的“收编”大战。索尼、松下、三星等跨国公司也相继宣称在中国“掌控”了数百家乃至近千家特约维修网点,并计划投资在中国建立全国性客户咨询服务中心。

相比外资品牌的“跑马圈地”,占据着强大资源优势的国内企业也在加大网络整合力度。康佳宣布启动“大拇指服务工程”服务新体系,长虹也宣布全面启动新阳光网络,进一步完善维修工程师、特约维修网点认证制度,以提高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占据渠道优势的国美、苏宁也欲分一杯羹,分别宣布启动“阳光服务工程”和“彩虹服务计划”。

三、校园内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业发展现状

手机、mp3、mp4、pad等数码产品早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这些电子产品也是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体现。大学是年轻人的聚集中心,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是电子产品的重要追逐者和使用者,这些电子产品的数量更是尤为众多。这些电子产品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现一些故障,但是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另外大学生时间观念较强,如果能够就近享受到较为优质的维修服务,哪怕价格较高也应该能够接受。现在大学周边的电子产品维修店面大都是主营电脑维修,并不十分专业,服务质量也不高,很多店主依靠地理位置优势,任意定价,使得同学们不太愿意在那里进行电子产品的维修。因此在大学内部开设电子产品维修店将拥有十分巨大的商业机会。而且淮南地区高校内部的电子产品维修市场也整体处于被发掘状态,如果能将“efix”这一电子产品专业维修品牌打响,那么其市场收益必将是十分可观的。

我们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①技术较高,提升空间较大

②品种多样,产品多样

③规模大,价格合理

④服务态度好

劣势:

①如果投资较大,需要资金多

②产品刚投入市场,还无稳定顾客,将品牌打出需要一定的精力和好的营销策略

③经营和管理经验不足

④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市场机会:

①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巨大的具有潜力的消费群体

②大学生对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日易增长,不仅惠及大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及附近的居民

③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强。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2】

近期,受持续高温、雨情不断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针对部分蔬菜、瓜果以及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容易出现波动的情况, 山东省夏津县物价局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了汛期农副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专题调研。

一、近期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从价格监测情况看,夏津县蔬菜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多,下降的品种少,瓜果类价格基本稳定,鸡蛋价格回落,猪肉价格持平, 化肥价格呈现下降,市场价格总体比较平稳。

蔬菜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多,蔬菜价格下降的品种少。8月3日,夏津县物价局监测的集贸市场17种蔬菜中:8种蔬菜价格上涨,大白菜1.1元/斤、油菜1.7元/斤、黄瓜1.5元/斤、土豆1.5元/斤、芸豆4元/斤、蒜薹4.1元/斤、韭菜1.5元/斤、大葱1.2元/斤,与上周相比分别上涨了50%、13.3%、50%、7.7%、19.5%、17.1%、114%、20%;7种蔬菜价格持平,白萝卜0.8元/斤、红萝卜0.5元/斤、茄子0.5元/斤、西红柿1元/斤、卷心菜0.8元/斤、大蒜7.5元/斤、生姜1.5元,与上周相比价格持平;2种蔬菜价格下降,芹菜0.9元/斤、青辣椒1.6元/斤,与上周相比分别下降了10%、6.3%。部分蔬菜价格上涨原因分析:一是汛期以来蔬菜主产区均遭受了多日的强降雨和高温高湿天气,蔬菜生长、采摘、流通均受到较大影响,市场供应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二是进入汛期,受天气影响,蔬菜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容易储藏,极易腐烂变质,导致成本增加,价格相应上涨。三是近期我国南部部分地区遭受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当地蔬菜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本地蔬菜向南方市场调运量增加,部分外地来鲁西北的蔬菜上市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蔬菜价格上涨。

瓜果类价格基本持平。8月3日,苹果2.5元/斤,与上周的2.6元/斤相比,降幅3.8%;香蕉2.5元/斤,与上周的2.3元/斤相比,涨幅8.7%;西瓜2.5元/斤、梨1.6元/斤,与上周相比价格持平。

鸡蛋价格回落、猪肉价格持平。8月3日,鸡蛋价格3.2元/斤,与上周的3.4元/斤相比,下降了0.2元,降幅5.9%。鸡蛋价格下降的原因:一是近期阴雨天气较多,产地道路运输困难,外销量受限;二是前期鸡蛋养殖场利润相对稳定,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有所提高,蛋鸡的养殖数量增加,产蛋量增加;三是由于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价格下降,饲养成本减少,鸡蛋价格回落。猪肉精瘦肉价格11元/斤,五花肉价格10元/斤,与上周相比持平。

部分化肥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夏津县部分化肥价格呈现下降趋势,8月3日,碳酸氢铵0.45元/公斤,与上周的0.5元/公斤相比,下降了0.05元,降幅为10%;尿素1.2元/公斤,与上周的1.28元/公斤相比,下降了0.08元,降幅为6.3%;磷酸二铵2.35元/公斤,与上周的2.4元/公斤相比,下降了0.05元,降幅为2.1%;三元复合肥2.1元/公斤,与上周的2.3元/公斤相比,下降了0.2元,降幅为8.7%.化肥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目前处于用肥淡季,化肥销量低迷,很多经销商对目前的化肥市场并不看好,对进货也保持了观望态势,加之近期化肥价格呈下降的趋势,市场需求不旺,是直接导致化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二是受近期雨水较多影响,农田无法施肥导致购买量较少,造成市场供大于求。三是受化肥出口量减少影响,化肥生产企业产量和销售量下降,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产量过剩、产品积压的情况,致使化肥价格下降。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防止部分居民生活用品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汛期出现异常波动,夏津县物价局结合县情实际,积极采取三项措施,保持汛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领导高度重视,强化价格监测工作。夏津县物价局高度重视汛期市场价格监测工作,成立了汛期价格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监测中心人员为成员,由分管副局长带队深入相关市场、站点开展价格监测工作。同时增加了价格监测频次,重点对粮油、肉禽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及农资产品市场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监管,及时掌握、发布市场价格信息,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加强市场价格巡查,维护良好价格秩序。重点对农贸市场、超市、药店、沿街铺面的群众生活必需品、农资产品以及部分抗洪抢险救灾物资等价格进行重点巡查,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及时提醒告诫经营者不得违法经营,严厉查处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畅通价格诉求渠道,及时受理价格举报。做到“12358”价格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并指定专人值守,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解答群众咨询,确保群众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化解价格矛盾,切实维护群众正当合法权益,维护汛期市场价格稳定,促进防汛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3】

某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郑州——河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某产品市场调研报告。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16万。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纬34度16分34度58分之间。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中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郑州,犹如是。这注定是一个热闹的市场。白酒,更不例外。

郑州历来是白酒军团必争的市场。一是因为河南人爱饮酒的习性;二是郑州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开发能力以及巨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使整个郑州白酒市场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此起彼伏的局面。20xx年口子窖在中档市场上创造了神话,20xx年黑土地在中档市场喧嚣一时,20xx年老白汾又在中高档市场上崛起。20xx年谁会在郑州崛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0xx年的郑州白酒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重量级的洋河、泸州老窖军团、白云边、衡水老白干正在加入战团;而宝丰正希望在今年能打个翻身仗;宋河正在运作平和五年,希望能在中档产品继续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收缩阵线的,去年轰轰烈烈的仰韶和杜康军团正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待可乘之机。

渠道概况

在关注具体品牌之前,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郑州的渠道情况,包括酒店、烟酒店以及商超等要素。

酒店:作为流通渠道,郑州的酒店总的来说被三睿、喜洋洋、世嘉以及凯源四大商贸公司共同操作。他们构成了郑州白酒市场的主角,是竞争激烈的郑州白酒市场直接操纵者,当然其背后是怀有极强战略目标的各个品牌,比如河套、泸州老窖、仰韶、黑土地等。凯源公司目前按照品牌采取了类似事业部的分工制度,河套和泸州老窖(八年陈头曲)分别由两个独立的事业部来负责,前几年运作的宋河现已不做。三睿公司目前主要投入的品牌有黑土地和沱牌,前几年主投的洋河蓝色经典目前已淡出。喜洋洋商贸公司的代理品牌主要是泸州老窖头曲和仰韶,目前,曾经作为主打品牌之一的老白汾系列呈现下滑趋势,辉煌不再,调查报告《某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世嘉公司目前主要运作清雅型的衡水老白干。

另外,除以上四家大的商贸公司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郑州卓越,它主要操作泸州老窖六年陈和泸州老酒坊这两个产品。

烟酒店:郑州的烟酒店密度之大,令人惊讶。据统计,郑州名烟名酒店的数量是中国最大的,大大小小的名烟名酒店超过1万家,这在全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特性,经常是10米远的街面上就有二三家烟酒店。在烟酒店内运作比较好的是杜康系列,但产品比较乱,主要有伊川杜康、汝阳杜康和白水杜康。

其次要数泸州老窖了,其中单品永盛烧坊摆放比率最大。

此外,衡水老白干和洋河蓝色经典在烟酒店的摆放位置也不错,有上升势头。

商超:除以上三种流通渠道外,商超也是郑州白酒市场的一个重要元素。郑州大型商超有大商新玛特、丹尼斯、世纪联华、易初莲花、华润万家等,但由于门槛较高,所需费用高,令很多经销商望而却步。对于白酒产品来说,它们越来越沦为价格昂贵的“形象展示台”。虽然如此,但因其具有极强的便民性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赖度以及运作风险小等特点,所以还是有一部分经销商愿意选择这一渠道。

当前是白酒消费淡季。如果你走进商超就会发现:各种饮料和啤酒做足了风头,阵容庞大。但是,白酒也不甘示弱,亦懂得在淡季抢占市场,为此,做了一系列的举措来拉动白酒消费,如买赠活动,再如泸州酒厂还在一些超市设有专柜,并专门安排内部专业人员做促销。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

据了解,郑州商超最畅销品牌地产酒有宋河和杜康,省外品牌则是泸州系列和洋河蓝色经典。其他销量不错的品牌有四特、四五、老白汾、西凤等。

省内品牌

为了便于描述郑州市场,我们把主要品牌分成省内品牌和省外品牌。在郑州省内品牌主要有宋河、宝丰、仰韶等。

宋河: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宋河确立起了郑州白酒第一品牌的地位,一直持续至今。20xx年宋河在郑州市区市场实现销售收入将近两个亿。自20xx年以来,宋河在积极打造郑州招待用酒,在开发特通渠道上颇为用心。作为地产酒第一品牌,宋河在地产品牌保护方面拥有明显优势,机关单位开会和对外招待上多用宋河酒。宋河对市场的投入也是全方面的。从主销产品档次来看,宋河在中高低档均有走量。在100元以下的价位上,宋河有三款主打产品:

1.铁盒五星级宋河粮液,普通流通渠道零售约60元,商超价80元左右,酒店依档次不同,分别有80多元、138元到148元左右,年销售额在4000多万;

2.水晶宋河粮液,酒店价一般100多元,年销额约20xx万;

3.精品宋河粮液,流通渠道零售价约40-50元,年销售额3000万。

另外,鹿邑大曲在郑州市区的年销售额也有5000万元,红鼎宋河走势也不错。以上产品都已经畅销多年了,价格透明,利润很低。实际上,宋河是分品种设置代理商的,一般新品入市后,利润就会下降,有点薄利多销的意思。相比之下,其他竞品的渠道利润要高些,有部分消费者和经销商也会转向。在某种程度上,宋河是通过形象产品获得利润,转而将利润投入到整体市场维护中。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4】

为摸清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了解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倾听企业的政策需求和建议,农产品加工局今年首次开展了全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工作。在各地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调查共收到10922家企业上报的有效样本。在此基础上,农产品加工局完成了1项全国总报告和17项地区分报告,全面分析了全国及部分重点地区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行业发展制约因素及转型发展趋势等内容。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特点

当前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已进入转型关键时期。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初期至1992年之前为滞缓阶段。这一时期成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经历几十年的优胜劣汰后,当前仍在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2.9%。1992年至20xx年为兴起阶段。由于不断化改革影响,该阶段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呈现企业数量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这10年中登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21.4%。20xx年至20xx年为高速阶段。受居民食品消费社会化供应步伐加快、加入WTO等因素影响,此阶段新建企业呈爆发式增长,登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66.5%。由于企业增长快,竞争激励,从20xx年起小麦制粉、玉米淀粉等部分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初显。20xx年至今为转型阶段。受成本增加、产能过剩、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新建企业增速明显放慢,现存企业加快了设备、技术的改造升级步伐。调查结果表明,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阶段性特点:

(一)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平均创企时间为11年。食用类农产品加工行业的集中度不高,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数量的占比仅为2.4%。根据调查分析,“最常见”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主营业务收入在20xx万元至1亿元之间,从业人数在10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从企业创建年限看,粮食酒加工企业的“资历最老”,平均年龄为14.3岁,其次是烟草、乳制品、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海水水产品等行业,企业平均年龄分别为13.4、12.8、12.6和12.4岁;薯类制品、杂粮杂豆制品、羊产品,以及木本植物油加工等行业是最为年轻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0.0、9.9、9.8和9.4岁。

(二)总体技术水平较弱,科企合作正在加强。调查显示,多数企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有13.1%的企业认为自身技术水平在国内占优势地位,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仍占优势地位仅有4.4%,下降了8.7个百分点。从加工装备看,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关键生产设备绝大部分是国内品牌,但使用效果明显低于原装进口品牌的;企业自主研发或者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的设备使用效果较好,近年来的安装率也在上升。从技术连结关系看,62.5%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连结关系,其中,最常见的合作方式是聘请兼职技术顾问;科企共建研发中心也是较常见的技术连结方式,研发中心设在企业和设在科研单位设置的分别为22.6%和11.4%;企业委托科研单位开发新产品的占比为18.8%,直接购买科研单位技术专利的占比为9.3%。 从合作效果看,认为科研单位对本企业有较大帮助或者非常有帮助的达到33.3%,其中共建研发中心并设在科研单位的效果最好。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严重,是我国大部分食用类农产品加工子行业的竞争现状。为应对日益高企的成本上涨压力,近年来企业纷纷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60%左右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整。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调整方向的企业占比最多,32.8%的企业近年来正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在结构调整上,部分企业走得更远,完全尝试新行业。刚刚尝试进入新行业的占6.5%,已成功转型到新行业的约占2.3%。

(四)加快产业链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愈来愈重视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一方面,企业重视原料的供应能力建设。当前56.3%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了原料种养殖基地,未来3年有37.3%的企业将加强原料基地建设;除自建基地外,企业还加强农资供应合作,约56.6%的企业向农户或合作社提供某种生产资料,其中种子是供应比例最高的生产资料,29.2%的企业给上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供应过种子,化肥、种苗、农药的供应比例分别为22.2%、21.1%和17.4%。另一方面,企业拓宽了服务业经营项目。种植基地观光旅游是最常见的休闲服务,在有种养殖基地的企业中,20.3%的企业开发了休闲农业项目,工业旅游、产品体验店等也发展迅速,13.8%的企业开展了工厂参观旅游,13.8%的企业有产品体验店。

(五)“互联网+”前景广阔,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仍低。

受网络销售火爆增长影响,大部分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重视利用互联网开展销售业务。当前,47.5%的企业已开展了某种形式的电商销售,其中64.3%的大型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开展了电商业务,是微型企业的1.9倍。已开展电商业务的企业中,自建电商销售部门的占比为53.8%,在阿里、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有自营店的占34.6%;由经销商在电商平台代理销售的占46.8%。在尚未开展电商销售的企业中,超过半数正在筹划开展相关业务。与互联网销售业务增长迅速形成对比的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采用了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是一种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经营管理企业的占比仅为18.8%。

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对“三农”发展贡献突出。调查结果显示,81.3%的加工企业与农户或者农民合作社签订了长期订单;88.9%的加工企业只从国内购买农产品原料;近七成的加企业雇佣本地员工的比例在80%以上。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与“三农”发展天然紧密联系,为农产品稳定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制约因素

目前,多数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成本上涨、融资困难、招工不足和副产物加工利用不充分等制约因素。

一是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过半数(53.9%)的企业没有研发中心,导致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能力薄弱。多数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跳出当前低端模仿、同质竞争的必由之路。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存在不少难点。46.33%的企业受缺乏技术人员困扰,44.3%的企业认为创新费用太高,缺乏市场和信息技术,对新产品、新技术需求不明确也是企业常见的创新难点。

二是普遍面临成本上涨压力。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近3年来成本上升压力最大的是用工成本,其次为原料成本,选择的比例分别为77.6%和74.2%。52.5%的企业在财务费用(含利息、融资担保等)上感受到压力,46.3%的企业认为销售费用较重。此外,23%的企业在环保成本上感觉有压力。环保成本压力较高的有猪、牛、羊、禽、其他肉产品加工,蛋品加工,乳制品加工,以及薯类制品加工等行业,感压比例在30-40%之间;

环保压力较小的有茶叶、蜂产品、中药、稻谷制品等行业,感压比例在10-15%之间。

三是企业资金缺口、用工缺口均较大。70.1%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大部分企业同时缺少长期资金和流动资金。长期资金的缺口率约为22.8%,即全部企业平均有22.8%的长期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流动资金缺口更为严重,缺口率为31.5%。食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用工荒比较敏感,经常存在用工缺口的企业占比为37.8%,技术工、普通工和销售人员的缺工比例基本相同,缺口率均在12%左右。存在招工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用工多。分行业看,粮食加工与制造行业因薪酬、福利吸引力小产生的招工缺口较大;植物油加工、食用畜产品加工行业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少;果蔬茶加工行业的季节性用工缺口最大。

四是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三分之二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加工副产物,但能够较充分利用副产物的企业占比仅为20.2%。认为副产物价值没有充分开发,还有较大挖掘空间的企业占比为25.3%,将副产物销售给其他企业的占比为26.3%,还有约5.7%的企业完全将副产物作为废弃物处理。分行业看,乳制品、蜂产品、茶叶等加工行业没有副产物的企业比例较高,分别为60.2%、58.3%、51.2%;植物油加工、小麦制品、稻谷制品等行业将加工副产物销售给其他企业的比例较高,均在35%以上;果蔬制品、水产制品行业的副产物综合利用情况不好,10.4%的蔬菜制品企业、9.1%的干果/坚果制品企业、7.3%的水果制品企业,以及10.7%的淡水水产品企业和8.9%的海水水产品企业将副产物废弃。

三、对策建议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处在新阶段的背景下,我国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第一,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要特征是规模偏小、技术落后,应加快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进入转型发展关键阶段,政府应加强引导,一方面加强质量监管,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改变小微型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乱,卫生状况堪忧的现状;另一方面应帮助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加快设备升级、技术创新,通过融资政策扶持企业加强科研投入,通过促进科企对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二,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促进产销对接。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最重视的问题是销售渠道。70.6%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认为企业近期的发展制约因素是销售;73.1%的企业长期发展关注重点是市场拓展;74.8%的企业重视管理层的市场推广能力培训;62.5%的企业认为人才储备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销售团队的能力不足;70.7%的企业认为行业协会提供的市场信息服务最有价值;76.3%的企业已开展或筹划开展电商业务。为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应积极扶持产品品质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地方特色产品、地方老字号产品等的宣传推荐力度。政府还应重视电商销售对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用,积极组织电商平台与企业对接,加强电商业务的培训和推广。

第三,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减少资金和用工缺口。流动资金缺口、招工缺口是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易患的“季节病”。国家应鼓励各级各类金融机构深入研究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生产销售、资金回笼的时间特点,建立符合食用类农产品加工行业特点的融资政策。解决用工困难方面,应当积极探索季节用工稳定机制,将原料基地建设与工厂用工等相结合,吸纳农产品采收后的赋闲劳动力,还要加快技术升级,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第四,鼓励原料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原料基地未来将成为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原料基地建设对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是企业提高产品品质、保障原料供应、降低原料成本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鼓励企业建设种养殖基地,扶持企业开发利用基地从事休闲农业经营,从而扩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五,支持副产物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企业综合利用秸秆、稻壳米糠、果皮果渣、畜禽骨血等副产物综合利用设施装备投入实行政策性奖补;对企业综合利用技术设施装备改造升级贷款基准利息给予一定的补贴;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综合利用设备装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副产物递次利用、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努力实现增值增效,资源化利用、绿色化发展。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5】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用咖啡,咖啡逐渐与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市场上的消费者正慢慢接受着世界上最流行的咖啡文化,也正以极大的热情创造着属于本地区特色咖啡文化。

了解消费者对于咖啡的需求及咖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江西省内的几个城市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并按年龄层次和性别比例分配名额。

咖啡市场的分析:

咖啡——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咖啡碱等。因其具有独特的醇香口味和提神、兴奋的作用,逐渐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咖啡在全球贸易额仅次于石油,更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之一。

根据调查,每年全球要喝掉74亿杯咖啡,相当于一天要喝2千万杯,平均每人每年要喝掉120杯。咖啡豆的年零售额为300亿美元,在主要商品销售榜上仅次于汽油,位居第二。可以说,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和咖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生活就是一杯杯咖啡”。

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以10%的速度上升,而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消费国。“咖啡文化”充满都市白领一族生活的每个时刻,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各具特色的咖啡屋也成为人们休闲、社交、感受时尚、品味的最佳场所。

据市场调研资料显示,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内地平均每年每人的咖啡消费量还不到一杯,目就算在城市咖啡消费量是每人每年4杯,市场空间和想象由此可知。 比较于每天人均消费咖啡达到3杯左右的欧美国家,占全世界人口的20%的中国咖啡的消费量几乎微乎其微。国际咖啡组织将中国看成全球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有人甚至算过一笔帐,如果中国人每个每天都喝一杯咖啡,全世界的咖啡都不够。

拿星巴克来说,星巴克进入中国六年,现有分店近100家。但相对国外的市场,这数目是微不足道的,在美国西雅图,每9400人中有一个星巴克咖啡馆;在纽约曼哈顿区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124个星巴克商店——即每12000人有1家星巴克咖啡店;单单在台北市,星巴克也都有一百多家店,比国内的总数还多。

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咖啡馆伴随着咖啡文化的成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咖啡馆成为人们交谈、听音乐、休息、品鉴沉醉的好地方。装点着都是风情。

影响咖啡选择的因素:

主流产品——速溶咖啡

数据:在受访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喝过速溶咖啡,这个比例高达92.2%,过半数者(58.4%)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在问及被访者对于某一类咖啡的消费频率时,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

6.0%,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合一袋装和速溶的消费频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经常喝三合一的则只占13.1%。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数据:各年龄段对咖啡的喜爱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0%,20~30岁占了18.0%。

进一步调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访者中,喝咖啡的男性

为55.1%,女性为44.9%。

主要因素——味道诱人

数据:消费者在选购咖啡时哪些因素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呢?本次调查采用10分制让消费者对各种购买考虑因素打分,分数最高的代表其重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主要信息——电视广告

数据:在众多获得咖啡信息的渠道中,电视广告以86.4%的比例成为消费者获取咖啡信息的首要渠道。另外,以促销活动、广播、杂志、报纸等一系列的传播渠道也是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进一步调查消费者想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咖啡的信息,发现有37.3%的人想通过传媒报道来获取信息,免费试用、传媒广告、朋友推荐等几项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针对以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作以下分析:

喝过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装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尔喝”的调查里这两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级消费者领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目前市场上的咖啡饮料尽管具有口味纯正、饮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饮用时亦缺乏咖啡文化所体现出的高雅、温馨的情调,因此,绝大部分消费者只是偶尔喝一喝。

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咖啡的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可以多考虑如何不断改进其味道和如何使咖啡更便于携带,使消费者在饮用时更方便。

电视是众多媒体中传播覆盖率最广的一种,电视广告属于立体广告,而广播、杂志、报纸等一些媒体则属于平面广告,两者相比较,后者不如前者生动、形象,不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为何消费者普遍认为电视广告是获取咖啡信息的主要渠道的重要原因。

促销活动是许多商家都喜欢用的一种宣传方式,也成了消费者了解咖啡信息的一个渠道。从数据来看,免费品尝或者适用这一类的直接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很受咖啡消费者欢迎的。

结论及建议

速溶是目前咖啡的主流,口味是咖啡的关键。 目前咖啡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为速溶咖啡和三合一咖啡,它们以方便、经济等一系列的优点成为新兴阶层的主要选择。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口味是选择咖啡的主要依据,在此方面速溶明显优于三合一。值得注意的是,三合一咖啡的主流消费者不是咖啡的稳定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应该兼顾速溶咖啡和三合一咖啡的两大市场。

(一)广告起着影响消费的重要作用。 广告对于消费者选择咖啡品牌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调查结果显示,咖啡的价格、原料产地、工艺技术并不为大多数消费者看重。消费者一方面认为咖啡的口味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却并不理解决定咖啡口味的因素有哪些。这种认识欠缺对于厂家而言是一种市场机会,在广告策略中既有渲染情调的内容,也有宣传产地、工艺等决定咖啡口味的内容。建议两种内容应在不同主题的广告中出现,但共同点是强调品

牌,以形成广告优势。

(二) 瞄准都市上班族。 中国咖啡市场的升温源于一定的需求空间。据调查,咖啡的主要消费群体为都市上班一族。这部分消费群体也是社会时尚的引领者,他们对外国的饮食文化感兴趣并易于接受。就经济实力而言,他们也能够承担这部分花销。伴随着咖啡消费,咖啡文化也应运而生,而咖啡馆则成了咖啡文化的孕育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咖啡文化也促进了咖啡消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因此,生产企业的目标应该瞄准这一主要市场。

(三)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咖啡的引入正是迎合了中国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这方面需求。目前,咖啡消费已成为时尚主流,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更是逐步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无论在家、办公室,还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品尝着咖啡;遍布城市的咖啡厅也成为人们商务、休闲的好去处。咖啡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甚至发展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

所以,咖啡产品的推广应该富含“文化气息”。 咖啡作为一种舶来饮品,对中国人来说,每天饮用的人毕竟还属于少数,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新兴消费阶层(如年轻白领、学生)对其有很大的兴趣,但他们属于消费较不稳定人群,也就意味着不太会构成持久的消费能力。咖啡的稳定消费者主要还是以中年男性知识阶层为主,但他们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对新品牌的选择机会较小。事实上,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咖啡的饮用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因此,针对国内咖啡市场的消费者更应该耐心进行咖啡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宣传咖啡的历史文化,才能在国内拓展市场。

(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咖啡市场表面上看似稳定,极少出现大的变动,而事实上,这一市场不仅存在行业内部各咖啡品牌的竞争,还面临着与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相关产品的竞争。在大型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咖啡专柜上只有雀巢、麦氏、摩卡、哥伦比亚等几个国外品牌,相比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专柜的庞大阵容显得略为单薄。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咖啡的销量。我国咖啡成品90%是从国外进口的,需交纳进口关税,而剩下的10%的国内生产的咖啡由于种植面积少,总产量很低。这些因素无形中提高了咖啡成品的市场价格。据调查,三合一咖啡平均每消费一次最低需要1元,速溶咖啡最低需要人民币2~3元,至于炒磨咖啡,最低也要10元。在高档咖啡馆,一杯咖啡最少也得近20元。而果汁和碳酸饮料价格相对于咖啡要便宜得多。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消费人群来说,可乐、果汁和茶饮料就成了他们的首要之选。因此,要提高咖啡的市场竞争力,价格也是一个因素。

(五)向国际市场进发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逐步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国和国际间的交流、贸易也将达到一个高峰。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广州亚运等国际性活动相继开展后,更多的国外客商也会将目光注视到中国这个具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咖啡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在越来越频繁的中西文化、贸易交流中,能很好的起到桥梁作用,咖啡相关产业作为先行者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将是不可估量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咖啡产业更是一个利好消息,这预示着2010年前东南亚如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产品将零关税进入中国,咖啡原料、产品和设备等将大量进入中国。

(六)共存之路乃长久计。 地球村的比喻已经不新鲜了,外来文化向本土的渗透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业内专家表示,咖啡也好、茶也罢,个中的深邃文化和理念都在其进口、出口与消费的过程中不断被接受,这些离不开企业的宣传,更需要消费者的自我培养和主动意识。

星巴克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试验初步成功,娃哈哈、可口可乐将可乐与咖啡激情碰撞出开肺可乐,这些都是美妙尝试,各方获得多赢,何乐而不为?市场的潜力有无限可能,消费者期待的是更多绝妙的火花!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6】

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是农产品流通链条的中心环节。XX市农产品批发交易总额占城市农产品消费总额80%以上,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充分发挥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丰富市民生活、繁荣城乡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行“菜篮子”工程时期。经过持续多年的投入,基本形成了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批发体系和产区、销区和集散地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自主经营、政府适度调节、流通有序、渠道多样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以粮油、蔬菜、肉类、水产、果品、干杂、家禽、花木等产品批发零售为主,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周边,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分布于二三圈层区(市)县。

农产品批发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市场交易日趋繁荣活跃。市商务局重点跟踪的农产品市场中,至20xx年9月,龙泉聚和果蔬交易中心成交额53.50亿元,其中批发额53.1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0.5%、0.6%;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成交额达42.97亿元,其中批发额41.7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6.1%、6.4%;XX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成交额达22.07亿元,其中批发额21.41亿元,分别同比增加6.8%、6.9%;XX市果品有限公司成交额达15.54亿元,其中批发额 14.82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7.9%、46.0%;鑫丰市场投资成交额达7.03亿元,其中批发额6.29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9.1%、 24.1%;三联家禽批发市场成交额达28.45亿元,其中批发额26.57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75.2%、467.0%;高店子花卉市场成交额达 4.61亿元,其中批发额2.9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8.0%、0.7%。

2.一批亿元龙头市场快速崛起。至20xx年底,全市交易额上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9个,分别是成都龙泉聚合(国际)果蔬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XX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XX市蔬菜批发市场、XX市果品有限公司、XX市鑫丰粮食市场、四川三联家禽批发市场、成都高店子花卉市场和青石桥农贸市场。9家市场总营业面积38.25万平方米,经营摊位数6294个,从业人员12371人,20xx年总交易额180亿元,20xx年交易额达203.09亿元,同比增长12.8%。目前,纳入市商务局重点跟踪的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11个。

3.市场辐射区域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品种日益丰富,经营的农产品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内、西南和西北地区,通过 “南菜北运”、“西菜东运”,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成都龙泉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市场经营的农产品不仅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还远销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提高了市场的外向度。

4.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合作、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直销基地农产品等新型农商发展模式正成为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选择。农民通过以土地租赁、入股、种植技术管理等多种方式与农产品销售企业合作,有力地带动了农产品种植向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既繁荣了市场,又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市场的发展壮大,吸收转化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有效带动了餐饮、交通运输、包装及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创造就业岗位已达1.3万余个,仅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一家,吸纳农民工就业达20xx余人,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增收20xx元。

5.检验检测和信息提供等服务能力得到增强。随着农产品全面走向市场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求的提高,加之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检测设备和信息化设备的支持,全市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质量检验检测室。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全了协议准入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帐制度、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一批市场还加入了全国性的信息网,设立了电子屏幕、建立了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开通了全国客服电话,实现电子化管理、网络化办公,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方式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6.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处于功能变革完善过渡时期。当前,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瓶颈制约日益凸显,主要反映为市场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基础设施陈旧,市场功能不完善,特别是许多市场人流物流不畅、环境卫生条件差,分级、筛选、包装、冷藏保鲜、加工配送、检验检测、质量监控、信息服务等环节跟不上,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产品流通需要。按照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简称“中调战略”)、《XX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划》和《XX市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XX市**政府关于同意整合XX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划和XX市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规划项目的批复》(成府函[20xx]17号)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进入全面升级改造时期。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扶优汰劣”原则,全市调整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共39个,将对不符合两个规划的已建、在建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适当调整,今后在绕城高速内不再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绕城高速内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外迁。在推进3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中,重点发展5个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的区域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中心),其中年交易额在100亿元以上的1个。

二、行业龙头的主要做法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报告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报告

顺应“中调战略”和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需要,我市部分农产品市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率先加快了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股份制改造、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加快硬件、软件上水平等有效举措提升市场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成都龙泉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

成都龙泉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位于XX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民营独资企业四川聚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xx年投资3亿元人民币兴建。公司围绕“买全国,卖全国,建设国际化的现代综合农产品物流中心”定位,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商务部“双百市场”和“绿色市场”、“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五十强市场”、“全国蔬菜批发十强市场”,是目前西部最大、功能最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大型果蔬交易中心。在经营农业产业化事业过程中,聚和公司走出了一条区域农产品物流“大进大出”的路子,对增加农民自主就业,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高起点定位市场,高水平规划建设。瞄准“建设西部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国际一流的冷链生鲜公共物流中心、东盟农产品中西部集散中心、西部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及农产品价格指数发布信息中心、西部最大的农产品拍卖及期货交易中心”发展目标,根据农产品物流中心发展的需要,聚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整合西部地区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高标准、高水平地构建中国一流的“XX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目前,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已建成一期占地32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蔬菜交易区7.8万平方米、水果交易区2.3万平方米、特色精品展示交易厅1.1万平方米、商务中心0.8万平方米、综合楼1.5万平方米,8000吨德国、荷兰先进技术设备的气调保鲜冷藏库,8吨/小时光电加工分选线以及电子结算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检验检疫中心和安全监控中心。二期项目工程占地300亩,包括5万吨综合保鲜冷藏库、标准化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即将组织实施,整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交易额可突破150亿元人民币,促进就业5000人,将成为四川乃至中西部地区“买全国、卖全国”的重要交易平台和国际化的现代综合农产品物流中心。

2.高效集散区域果蔬,强劲辐射国内国际。遵循“功能齐全、经营安全、信息快捷”的物流理念,凭借集农产品展示交易、气调保鲜、物流配送、分选加工、电子商务、基地建设、无公害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先进功能配套设施,聚和以场地设施租赁、交易管理、信息服务、气调保鲜、光电分选和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流通、大商贸,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20xx年实现交易量达320万吨,交易额达70亿元,缴纳税收400多万元,吸纳农民工就业20xx余人,所销售农产品辐射四川、甘肃、陕西、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江苏、云南、贵州、青海等20余个省市。出口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水果、蔬菜 2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美元。物流中心现日均吞吐量达8500吨,日车流量达1700辆次,日人流量1.6万人次,日交易额达1900万元,销售品种达100余种,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农产品的快速流通,提升了农产品从生产、储藏、运输到销售环节的附加值。整个项目全部投运后,预计年物流量将达 600万吨,物流价值达100亿元。

3.高标准建设种植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秉承“建市场带产业,让果蔬动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企业宗旨,公司以“市场+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在四川省内组建了10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覆盖面积6000余亩,种植农户3000余户,数百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已通过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成为出口创汇基地,获得国家认监委认可的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标志。公司对基地的土壤、种植、用药、采收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抽样检测、统一品牌包装”的“五统一”基地开发建设模式,使优质果率从50%提高到80%,社员每亩农资投入降低10%以上,每亩生产成本投入减少300元—500元,平均每斤水果销售价格提高0.5元左右, 社员每亩果树收入增加约1000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动农产品种植业朝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商户直销基地农产品已经成为聚和市场交易的主流,除聚和的四川基地外,市场内商户在云南孟腊的辣椒、四季豆、红椒、南瓜种植基地,在缅甸、越南的南瓜种植基地,在海南的青椒、茄子、豇豆种植基地等基地农产品通过聚和集散,畅销四川、陕西、湖北、银川、重庆、西藏等地。

(二)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前身为原成都火车南站批发市场,公司注册资本9000万元,XX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城乡商贸物流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持51%和 49%的股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20xx年底整体搬迁至XX县白家镇。公司搬迁后,围绕“当好XX市‘菜篮子工程’标杆,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位,已发展成为以蔬菜、肉类、淡水鱼、肉制品批发为龙头和以粮油副食、海产品批发为辅助的XX市最大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先后获得商务部“双百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五十强市场”称号,是XX市蔬菜供应的“第一菜篮子”、XX市最大规模的“一站式采购”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20xx年,市场实现成交量104万吨,占成都中心城区蔬菜批发采购量的60%,同比增长49.59%;实现成交额56亿元,同比增长23.73%,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保障成都“菜篮子”供应、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1. 扩充功能,加快向优质产品集散地转变。围绕“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目标,搬迁后的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从扩充功能,提升硬件设施入手,规划占地面积525亩,净用地402亩,计划投资4.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固定档位20xx余个,场内道路面积8.5万平方米,停车场6万平方米,车位1800个。已建成的一期蔬菜、肉类、海水产、粮油副食四大批发交易区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市场稳定商户3000余家,带动生产基地建设100余个。正抓紧规划二期集休闲观光和消费体验为一体的全新海鲜城、水产及冻品经营项目、加工配送中心(中央大厨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集商务酒店、餐饮娱乐、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业中心。

2.提升业态,率先实现肉类质量安全可追溯。公司投资1000万元,引入四川省内首套国内领先的肉类滑轨交易、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通过rfid、ic卡身份验证、溯源芯片捆绑等技术,率先建成XX市肉类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试点批发市场,实现了市场肉类轨道式经营、电子化结算、程序化管理、信息化追溯。市场已入住白条猪供应商37家,定点资质的屠宰企业21家,长期经营商18家,日均白条猪肉滑轨交易量达1000-1200头,是四川省最大最规范的生猪白条批发市场。同时,市场积极为市民提供“放心肉”供应,场内生鲜分割配送商户已达70余家,日分销生鲜白条猪700-800头,企业在与5家XX市标准化菜市实现对接的同时,还开设“成农批”品牌放心肉专卖店18家,日均销量达2600公斤,白条猪生鲜分割配送覆盖了整个中心城区。

3.突出特色,努力扩大优势品种的区域交易和辐射。围绕做大做强以食用菌为代表的优势交易品种,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食用菌集散中心,公司专门开设了食用菌专销街。采取生产合作、承包经营、统购包销等方式,已与XX市95%以上的食用菌主产区生产基地建立了产销对接,搭建起了XX市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平台和外销口岸。目前市场食用菌专销街区食用菌日均交易量已达100余吨,仅金针菇和香菇两个主要品种日均交易量达40吨。淡水鱼日均交易量已达200余吨,占XX市场份额的50%以上。市场食用菌除供给XX市及省内各二级城市外,40%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乌鲁木齐、拉萨等地,市场辐射达20多个省(市、自治区)。

4.升级服务,着力打造高水平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司先后投入240余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肉类、蔬菜、水果、食用菌现场检测室,配备了16名专业检测人员,投入年运行费用110万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仅今年上半年,检测蔬菜、猪肉、鱼肉、腌制品等品种达23859批次,按程序处理不合格品种216批次。从20xx年9月起,市场所有收费均实现ic卡缴费,在行业内率先建成了以中央结算为主导的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市场陆续实行了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27类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商品备案制度,开展了电子化备案,区别管理备案商品数量已达10719个,建成了较完善的“检测-准入-监管-追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20xx 年10月,公司集信息、检测、监控、结算、客服和办公为一体的标准化客户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并与深圳农产品总公司网络对接,实现电子化管理、网络化办公,开通了400全国客服电话,利用深圳农产品公司构建的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为市场商家提供全方位贴心、周到的服务。

5.着眼高端,坚持走专、精、深、特发展道路。围绕做专、做精、做深、做好特色“菜篮子工程”,公司正计划充分发挥深蓉两大国有股东的优势,突出基地与市场两个重点,加快打造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与成都商物投(集团)公司的标准化零售终端网络对接,推进全过程食品安全追溯,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成都及周边地区蔬菜快捷、低价、安全供应。同时,有效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着力培育拳头交易品种,做好特色“菜篮子工程”,促进成都及四川优势农产品外销。结合下步城区青石桥海鲜市场迁入,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仓储,构建城南冻品交易中心,打造西部最大的淡水鱼交易中心和特色火锅配料专业街。依托毗邻空港优势建设体验式海鲜城,培育高档干货产品集散销售专区,大力发展肉类、海鲜、淡水鱼和蔬菜批发配送业务,做精做深“菜篮子工程”,有效满足成都及周边地区多元化需求。

三、深化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五点建议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已取得了以点带面、示范推进的明显成效,但农产品批发市场业态提升、功能扩张、管理升级等任务还很艰巨,结合调查情况,建议如下。

1.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管促工作联动机制建设。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管理和促进工作涉及部门多,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协同服务、联合执法的整体合力发挥还不够充分。建议在坚持目前属地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管理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商务、规划、建设、国土、财政、工商、房管、城管、林业与园林、卫生、物价、质监、公安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共同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工作。

2.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改造升级。把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作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快落实“两个规划”,根据各区(市)县经济发展的阶段、批发市场自身现状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改造和加强市场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市场的服务和辐射能力。

3.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和提升的政策支持。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搬迁改造予以更大支持。在对区域内辐射能力强、服务面广、对周围其它小市场有带动和影响作用的大型市场予以投资倾斜的同时,通过设立项目建设扶助资金、实行项目贷款利息补贴等方式,引导、扶持、鼓励市场组织进行资本积累,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加快搬迁改造,提档升级步伐。

——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税收予以减免和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在社会功能上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市场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但很大一部分土地被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污水处理站、道路、停车场和绿化带等非营利性辅助设施占用,且很多市场主要以棚区为主,建议税务部门适当减免企业非盈利性土地部分的土地使用税和部分房产税。另外,市场内商户的税费一般由市场方代缴,国家规定基地直销免缴税费,但基地直销与收购转销没有明确的区分,很容易造成部分转销商户浑水摸鱼,避缴税费,市场方反映压力较大,希望税务部门制定农产品流通市场包税制度,进一步规范商企缴税行为。

——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能源费用给予优惠。农产品批发市场冷藏库、水产、净菜业务水电需求巨大。目前市场的水、电以商业标准缴纳,企业反映经营成本很大,希望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水、电纳入农用标准,减轻压力。

4. 加快提升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目前,市场方自检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只能通过信息公示、规劝退市等方式避免问题蔬菜流入销售市场,并向农业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于市场自设的检测机构不能出具法定的检测报告,工商部门无法对问题蔬菜进行处理,无法对销售者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中心出据检测报告的周期较长,程序较复杂,无法及时为工商部门提供及时处理问题产品的依据。建议加快建立健全以市农业质量监测中心为龙头、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为骨干、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为基础的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通过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联合执法监督室、推广快检技术、加强市场自检结果复核等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工作。

5.积极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部门协同服务作用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优势产品为载体,鼓励企业积极创品牌、创名牌,打造市场品牌新形象,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采购,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同农民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的种养殖技术,促进产品加工逐步由粗向深、细、精转化,促使产品增值。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团体营销和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组织化、协作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快内外市场联动,积极开展产地与销地市场间合作,采取直销、代理、委托等销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促全市农产品更大循环、更大流通、更大繁荣,不断提高成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品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篇7】

我们对水果店、蔬菜店、米面粮油店、水产店、调味品店市场做了小范围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了部分产品的零售价、进货价、销售量、进货周期,了解了商家跟消费者消费意向的有关信息。

本次调查面向代县、繁峙县、原平3地,调查侧重于商家对农产品的消费意向,同时涉及现行市场的发展状况。在进行调查时,我们介绍了本公司运营模式及功能、服务等,部分商家表示看价格而定,而只有少数的商家表示不会去尝试,

大部分商家会去试是因为对于自己有利润的人们总是会有兴趣,或是想要去验证一下其好坏与否。作为营销人员,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心理打好第一仗,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都要给商家留下的印象,从而稳固地抓住商家。

关于农产品的价格问题,现在各个地区市场上的价格不统一,进货地区也不一样。在销售渠道构建方面,70%的商家愿意在比现进货方式价格低的情况下由本公司配货。另外,对于专门的售油、米面门市或者高档粮油油店,有专门厂家批发商给配送。对于金道物流的知名度,我们在调查重点外的商家也发了本公司的名片,介绍了本公司的服务。我们集取了商家的建议,商家表示应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虽然现在社会广告泛滥,但是其作用还是不可小视的。播放频繁的广告让商家认知和接受,由此可见,传统的电视广告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是,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网络以其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为应该依靠以上的三大媒体,尤其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发布广告,提高本公司知名度。